據印度媒體報道,6月13日,印度陸軍總司令納拉瓦尼上將在出席印度軍事學院學員彙報閱兵式的間隙,向媒體透露,印度和中國就拉達克東部邊境的軍事談判“非常富有成果”,兩國軍隊正從加勒萬河谷開始分階段“脫離接觸”,印度與中國邊界沿線的“整個局勢”已經得到控制。目前雙方爭議的焦點仍在班公湖北岸,其它區域的形勢已經緩和。

而且印媒指出,印度軍方要求中國撤出在後方縱深機場的軍事部署,包括戰鬥轟炸機、對空雷達、干擾機、防空導彈等。

這裏印度方面提到的兩型戰機,即戰鬥轟炸機和干擾機,有什麼不同之處,竟然讓印度軍方如此忌憚。

我們先來看戰鬥轟炸機,最近不少媒體都有過報道,那就是殲-16進駐高原演練,印度軍方所謂的戰鬥轟炸機,應該指的就是殲-16多用途戰鬥機。

以往,由於高原空氣稀薄等原因,會導致各種戰機在高原上飛行存在一定問題,而近年來,包括殲-10C、殲-16在內的各種飛機都開始逐步飛上高原,錘鍊部隊在這種複雜氣候條件下的戰鬥能力。從一開始的偶爾亮相高原,到現在常駐高原,這突顯了人民空軍的戰鬥力的提升,讓我們對祖國的安全更加有信心!

在2019年的長春空軍開放日活動上,東方君是親眼目睹了殲-16的高機動飛行表演,尤其是邊機動邊施放干擾彈的瞬間,列是印象深刻。

根據公開資料介紹,殲-16於2008年正式立項,2011年10月17日首飛。2017年7月30日,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式中,殲-16戰鬥機以5機楔隊正式公開亮相。

就目前來看,印度空軍還真沒有可與殲-16多用途戰鬥機相匹敵的機型。

那麼,殲-16到底先進在哪裏呢?

首先是換裝了以有源相控陣雷達和數字化航電系統爲代表的第四代航空電子設備。尤其是中航工業雷電院研製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具有作用距離遠、模式多、抗干擾能力強、隱蔽性強等特點,有效提升了飛機的作戰效能。以一體化綜合顯控系統爲突出特點的航電系統也達到了第四代戰機的水平。

其次是採用了新一代國產空空、空地武器系統。由於雷達、航電系統的改進,殲-16飛機具備了使用國產最新一代武器的能力,在對地攻擊武器方面可使用目前已知的全部國產精確制導導彈和炸彈。對空武器中,不僅可使用PL-15和PL-10等第四代空空導彈,更爲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其機體掛載能力強的優勢使用最新型的國產超遠程空空導彈。戰時,殲-16將與殲-20配合,對敵方的預警機造成致命的威脅。在空戰對抗中形成不對稱的優勢。

第三是加強了機體結構,並加裝了空中受油裝置,大載彈量、大航程的優勢進一步突出。

說完了殲-16,下面再來看看令印軍忌憚的第二類武器,即干擾機。

目前還不清楚我軍在邊境地區部署了哪些具體型號的干擾機,不過,在2019年的國慶閱兵上,我國有多款干擾機亮相,其中包括“高新8號”綜合電子戰飛機、運-8遠距離支援干擾機、運-9通信對抗機等。

運-8遠距離支援干擾機

從近些年我軍新型裝備不斷上高原演練來推測,這次部署到高原縱深機場的干擾機,很可能是最新的運-9通信對抗機。

運-9通信對抗飛機是我國最新研製的專用於通信對抗的電子戰飛機,該機安裝有高靈敏度的信號接收機和高增益的碟形天線,能探測目標區域縱深內大範圍的電子輻射,並通過對電磁信號的偵收、識別、定位、分析和記錄來獲取電子情報。機身上佈置的天線陣,幾乎涵蓋了目前短波和超短波通信所用的幾乎所有工作頻段,空中傳播的信號都逃不過該飛機的偵察,可對話音、數據通信進行監測。然後對接收到的信號特徵進行分析,識別,然後通過機上安裝的通信干擾系統,對其發射某種干擾信號,以某種方式遮蓋敵方信號的頻譜,使敵方通信接收機降低或完全失去正常的工作能力。又或者是有意識地通過模擬敵方的通信信號,把模擬的假信號發送到敵方的通信網,造成敵方通信失誤或行動的錯誤。

運-9通信對抗機

話說回來,我國電子戰飛機的發展還得拜美國所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電子戰飛機經常到我沿海地區,實施電子欺騙和干擾,引誘我沿岸雷達開機,隨着我國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也發展了不同類型的電子戰飛機,並經常與美機在沿海地區展開較量。有了美國這個免費的師傅,我國的電子戰飛機的發展水平相當快。我國不僅能發現美國的隱身飛機,也能應對美國的電子戰飛機,這個成果已經是印度所無法相提並論的。

大家都知道,印度是個武器購買大戶,從東西購買了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但真正發生戰爭的話,一方面的他們的後勤維護是個極大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電子干擾機方面的能力欠缺,使得再先進的裝備可能都發揮不出應有的水平。印軍心知肚明,所以在近期的邊境談判中要求中方將部署在縱深機場的干擾機後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