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這種小規模衝突中,出現20人的傷亡,印度確實再次讓全世界都感到震驚。此外,據印度媒體之前的報道,還有一百多人受傷。這就意味着,印度的前進基地基本上完全失去了戰鬥力,因爲靠近事發地加勒萬河谷地區的那個印軍營地,看上去只有一個營的規模。

而且,這次中方既沒有使用武器,也沒有使用尖銳的冷兵器,這都是中印雙方之前就已經約定好的,中方並沒有違規,只是使用了和印軍一樣的棍棒和石頭。即便是印度媒體所說的狼牙棒,也是僞造的,中方並沒有使用,只是印度軍方爲了解釋自己的傷亡而臆想出來的,中方實際上並沒有使用。如果用了印方的傷亡可能會更大。

從媒體報道的情況看,此次衝突中當場死亡的印方士兵只有三個人,其他的17個人都是負傷之後未能及時得到救治死亡的,還有一些是在逃跑的時候跳進河裏沒有能夠出來,而高原地區夜間溫度很低,導致他們實際上是在河裏被凍死的。如果他們能夠及時採取救治措施,是可以有效減少人員傷亡的。

但從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印方恰恰是在這方面和中方存在比較大的差距,印度沒有能力在前線部隊受傷之後迅速運回後方進行救治。因爲前方基地只是一個營級部隊,所以並沒有隨軍的醫療機構,只有處理比較簡單的傷病的能力,重傷救治都必須要運回後方進行處理。而印方此次暴露出來的一個問題就在於,距離後方太遠了,沒有能力第一時間及時運回後方救治。

爲什麼會距離這麼遙遠呢?因爲這是在海拔4300米的高原地區,所以在這樣高海拔的地區駐紮一支部隊,並且提供物資補給和保障,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印度目前的能力範圍。這也就意味着,印方在這個地區目前實際上並沒有能力建立實際控制,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相應的裝備,都無法適應在這種特殊環境下進行軍事行動的需要。

既然印度現在實際上沒有能力在這個地區建立起有效的實際控制,爲什麼還是要這樣冒險前來,而且是背水爲陣,與中方發生衝突呢?這說明他們的野心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能力範圍,能力提高的速度,遠遠比不上野心增長的速度。同時也說明,他們對對手的情況瞭解得並不詳細,作出這樣的行動決定是非常冒險的,而且沒有做好相應的應對方案。

印軍在此次衝突中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和組織水平之低,也同樣讓人大跌眼鏡。在經歷了短暫的對峙之後,印軍就被擊潰了,開始漫山遍野的逃竄,完全失去了指揮體系。對任何軍隊來說,一旦失去指揮體系,陷入全線崩潰狀態,都會導致全軍覆沒。對印軍來說,更是如此。而帶隊的巴布上校率先受傷,更讓印軍完全失去了指揮。

從已經披露出來的情況看,此次衝突中印軍方面除了巴布上校之外,還有一名中校和兩名少校一同前往事發地。但在巴布上校負傷之後,中校和少校都未能有效的控制和掌握部隊,組織撤退,或者進行交涉,控制事態,而是和其他潰兵一樣,在漫山遍野的亂竄,這也可以說明,印軍方面的組織能力是非常低下的。當然,反過來說,這也可以說明,我方似乎是有意識的擒賊先擒王。

無論是戰場紀律還是戰術紀律,從這次的表現來看,印軍方面和1962年相比,似乎並沒有多少進步,雖然他們的武器裝備有比較大幅度的進步,但整個軍隊的組織水平和戰鬥力並沒有提高多少,士氣也並不高。而且,在衝突過程中,印方明顯準備不足,更多的像是臨時性的行動,缺乏充分的準備和預案,也說明他們此前沒有進行過相應的演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