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張幼儀,人人都會想到他與徐志摩的一段坎坷婚姻,但對於她來說,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還有一位,便是她的二哥張君勱。

比起徐志摩,張君勱纔算得上真正改變她人生的男人。

張幼儀

張君勱在家中排老二,下面有妹妹張幼儀,弟弟張嘉璈。從小張君勱讀書認真,悟性過人,六歲讀私塾,12歲上廣方言館學貫中西,是一位一輩子遵循着儒家思想的人。

而當時的張家是極具盛名的望族,祖父曾是知縣,所以家中封建禮教十分嚴格。而出生在封建家族的張幼儀,必然會當作大家閨秀培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學習三從四德。

但是通過二哥張君勱和四哥張嘉璈的幫助,1912年12歲的張幼儀前往江蘇省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上學,學習先進教育。

張君勱

那時的張君勱,剛剛從日本留學歸來兩年,取得殿試資格,成爲末代翰林,加入了梁啓超營下,已然算是成功的學者。

而在哥哥呵護下成長的張幼儀,看似很幸福,其實也受到過封建思想的影響。

“裹足”便是她兒時的痛,古人以小腳爲美,喜歡將女子的腳包成糉子般大小,稱三寸金蓮,據說不裹腳的女子,很可能會嫁不出去。

歷史上最早出土的纏足鞋,長13.3釐米,寬4.5釐米。

張幼儀自然也難逃此劫,裹腳全程都是靠蠻力改變腳的形狀,完全沒有技巧可言,甚至還要放上碎瓦塊在腳下行走,苦不堪言。

纏足女子

忍受不了裹足之苦的張幼儀,哭了幾天幾夜,既心疼又無奈。

最終張君勱站出來,面對令他厭惡的封建陋習,面對妹妹的哭聲,他毫不猶豫地制止了這一切。

母親很不解,質問他:如果將來沒有人願意娶她怎麼辦,誰負責照顧她一生?

張君勱義正嚴辭的告訴衆人,如果真的有那一天,我會照顧她一輩子。

就這樣,小小的張幼儀被哥哥保護着,躲過了這痛苦的過程。

再後來,張幼儀被哥哥們安排去女校讀書,又因爲四哥張嘉璈結識了才華橫溢的徐志摩,讀了三年書還沒畢業的張幼儀,便被父母召回,安排與徐志摩結婚。

15歲的張幼儀輟學來到浙江,成了徐家的少奶奶,也成了徐志摩眼中的土包子。

擁有一個渴望自由的丈夫,是張幼儀的不幸,同樣包辦婚姻也是他們共同的不幸。

四哥

可誰又能料到,徐志摩會如此“叛逆”呢?遠在德國的張君勱,得知妹妹尋到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夫君,還漂洋過海的寫信道賀,祝二位新人百年好合。

殊不知,張幼儀的婚姻悲劇,纔剛剛開始。

徐志摩與張幼儀婚後生下一子,便“拋棄妻子”,獨身出國。

張君勱得知後,爲妹妹打抱不平,親自寫信給徐志摩,責令他將張幼儀接到國外,心不願情不願的徐志摩,礙於情分,還是同意了。

可就算這樣,依舊不能拯救兩人的婚姻,徐志摩爲了與張幼儀離婚,還逼她去打掉二胎。

張幼儀徐志摩

最終,生下次子的張幼儀,在徐志摩連看都不看一眼親兒子的情況,徹底失望,在張君勱的支持下籤了離婚協議,帶着兒子與張君勱遠走德國。

來到德國後,張幼儀在大學學習育兒教育,既能獲得一技之長,又能學會如何科學的養育孩子,一舉兩得。

1926年,張幼儀回到上海,奔波於北上兩地,一開始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四哥張嘉璈的鼓勵下,成爲中國銀行副總裁,主持上海各國的銀行事務。

張幼儀說過:

我的一生大致分爲兩段,去德國前和去德國後。

而張君勱對張幼儀的一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張幼儀和兒子

直到1953年,張幼儀與蘇紀之結婚,參加婚禮的張君勱被張幼儀以父親的禮數對待,可見兄妹二人的感情多麼濃厚。

張君勱擔起了兄長如父的責任,張幼儀也將他看成陰霾中的陽光,絕境中的救命稻草。

張君勱也真正地做到的當初的那句誓言:我照顧她一輩子。

就算後來的張君勱生活窮困,靠書稿度日,也從未接受過衆人的接濟,不願成爲誰的負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