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唐玄宗晚年极度宠爱杨贵妃,正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写“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也正是因为杨贵妃的出现,让李隆基开始不理朝政,国势日渐混乱。公元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在仓储之下携带杨贵妃逃往四川,随行的还有皇子皇孙以及王公大臣及禁卫军等,其中也包括位列宰相的杨国忠。

杨国忠原名杨昭,是杨贵妃的堂兄,因贵妃得宠,杨氏一族鸡犬升天,杨国忠更是位列宰相,独揽朝政。但他却既无能力也无品德,将朝廷弄得乌烟瘴气,天下更是民怨四起,安禄山正是打着“清君侧”,诛杀杨国忠的旗号起兵造反。

跟随唐玄宗逃难的禁卫军一路上怨声载道,但他们不敢直接指责皇帝,于是便把矛头指向了杨国忠。当队伍行之马嵬坡时,积怨已久的士兵终于发动了兵变,他们杀死了杨国忠,并对唐玄宗进行“兵谏”,要求皇帝赐死祸国殃民的杨贵妃。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唐玄宗也失去了以往的尊严。这位亲手缔造了大唐盛世的帝王如今却无法保住自己最爱的女人。三尺白绫,一代绝色美女就此香消玉殒。这一幕惊心动魄的过程被白居易记录在《长恨歌》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最终以悲剧画上了句话。

一首流传千古的曲子

杨贵妃死后,禁卫军继续保护唐玄宗赶往成都。与此同时,太子李亨脱离队伍,率军赶往灵武抵抗叛军,后来李亨在灵武继位,尊唐玄宗为太上皇。随着长安、洛阳相继被收复,唐玄宗也得以重新返回长安。

在赶往长安途中的蜀道上,天空下着蒙蒙细雨,风雨敲打在车架的铜铃上,丁伶仃零,断断续续,仿佛在凄凄切切地诉说着什么。坐在车中的唐玄宗想起了昔日和杨贵妃恩爱的场景,不由悲从中来,一首哀婉忧伤的乐曲《雨淋铃》就这样诞生了。

后来,《雨淋铃》成了当时重要的词牌名,又被称为《雨霖铃》,这首曲子常被用作表达离别相思之情,旋律的凄婉忧伤可想而知。

一首震朔千古的名篇

200年后,唐朝已经灭亡,北宋词人柳永在离别京城之时,与心爱的歌女虫娘依依惜别。柳永脑海中将所有词牌过滤了一遍,最后发现还是这首《雨霖铃》最符合自己当前的心境,于是一首震朔千古的名篇《雨霖铃·寒蝉凄切》诞生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雨霖铃》被誉为宋金十大金曲之首,也堪称是柳永的代表作。每每吟读,眼前都会浮现一幅画面:沧浪之中,一叶孤舟,舟中人吟唱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载着满心的酸楚和才情,杳然隐入天际。

终于,那一叶兰舟悠然远去,飘荡在遥远苍茫的云水之间。唯独留下爱人独自在渡头怅然远望,伫立的身影如一幅孤独的剪影。送别,总是这么富有诗意,又令人惆怅。

中国被誉为诗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在诗歌中还隐藏着无数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在琳琅满目的诗词书籍之中,诗画还是比较推崇最基本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

这两本书能让你花最少的时间读完唐宋诗歌的经典之作,为你达到“腹有诗书”的境界提供一扇方便之门。

关注最美诗画,让我们一起读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