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維安

由於部編教材的改革和落實,讓討論了幾年的“大語文”教學塵埃落定,這也就意味着家長必須從現在就開始重視語文學習和閱讀能力。

而提到語文家長們首先會想到什麼,大量的文字、語言、詞彙量,還是良好的閱讀習慣?其實國家重視語文教學不是沒有理由,因爲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不愛看書,專注力不夠,閱讀能力差,而成年人更是一年連一本書都看不到。

反觀國外的教育,早就有了讓孩子在5歲前讀夠一千本的計劃。《朗讀手冊》作者更是用親身實踐陪女兒閱讀十幾年,培養出身心健康,語言、邏輯思維能力超強的孩子。

殼牌石油經理蓋亞斯說過:“唯一能持久的競爭優勢是勝過競爭對手的學習能力。我們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力不光是爲了應付大語文時代的到來,更要爲孩子的未來提前做好競爭準備。

學習力的百度解釋:學習力是指一個人或一個企業、一個組織學習的動力、毅力和能力的綜合體現。

也就是說想要擁有強大的學習力需要綜合實力體現,而這些能力其實都可以在繪本中來獲取。

什麼是繪本?

繪本也叫圖畫書,是用文字和圖畫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繪本還有一種無字書的呈現形式,它是獨特的品類,因爲僅是用圖畫來講述完整的故事。繪本最早起源於美國,當時人們是希望以兒童視覺的圖畫形式來更好的進行教育,圖畫書中的文字都是兒童所可以理解的語言,更貼近幼兒思維邏輯。

隨着圖畫書的不斷發展,19世紀的歐美國家也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圖畫書作者,凱迪克、格林納威等等。日本是第二個開始發展圖畫書的國家,二戰結束後日本戰敗,日本爲了民族的崛起便效仿歐美,開始用圖畫書來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

在中國,圖畫書直到2000年以後纔開始出現。80、90年代出生的我們可能讀過連環畫,童話故事,卻很少聽說有讀過繪本。也因此有不少家長跟我感嘆,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我們小時候根本沒有這麼多書可以讀。

不過在如今,中國每年有近50萬冊的童書流入市場,有從國家翻譯的,也有國內優秀繪本創作者原創的,還有盜版的,卻因此常常誤導家長的選擇。

讀繪本一般建議父母陪伴閱讀,從孩子0歲起就可以開始,最早的親子閱讀可以從懷孕的17周開始。閱讀從來都不嫌早,只是很多家長沒辦法理解這麼早給孩子閱讀究竟有什麼用?孩子真的能聽懂嗎?

日本松居直在《幸福的種子》這本書裏寫到:“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用來學習東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一本圖畫書愈有趣,它的內容愈能深刻地留在孩子的記憶裏,在成長的過程中,或是長大成人之後,他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義。”

隨着大語文時代的到來,給孩子從小讀繪本似乎成了家長們的共識,通過繪本來培養閱讀力也是家長們的選擇,只是該如何給孩子讀繪本?繪本中存在哪些價值,兒童通過繪本閱讀又可以吸收到什麼?下面,我將從繪本中的語言審美、生活認知、情商思維三方面進行淺析,深度探討繪本的力量,爲大家解讀學習力培養和提高的重要過程。

繪本里的語言積累和審美能力,孩子從0歲就可以開始培養閱讀

總有家長說,“我的孩子連話都不會說,看什麼書?”“我孩子不愛看書,他只會撕書”……從這些話就可以看出,其實家長並沒有真正感受到繪本的魅力,它除了是給孩子講故事,更是孩子語言積累和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幸福的種子》裏說:“有涵養的人,是曾經聆聽豐富語言而且永誌不忘的人。”耳朵是孩子連接世界的通道,父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成爲有涵養的人,就必須通過孩子的“耳朵”向他們傳輸感情充沛的豐富語言。如果家長希望孩子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從嬰兒時期就用聲音念圖畫書給孩子聽,這樣才能讓孩子擁有豐富的詞彙,成爲內心充實的人。

孩子學說話是模仿大人,如果詞彙量貧乏,孩子是無法從外界吸收到更多豐富的詞彙。也就是說,嬰幼兒的語言都是以父母的語言爲標準,如果是電視、手機、音箱等其它設備傳出來的語言,是無法促進孩子的心靈成長,因爲這些是機械的語言,不帶有情感。

人類最早期的語言也是通過心靈的交流而產生的。圖畫書在爲孩子製造機會,讓他們在成長路上可以常常聽到這種語言。在嬰兒的成長髮育過程中,重要的不是給他看圖畫書,而是讓了聽到豐富的詞彙量。當然除了語言,孩子的審美能力也非常重要,這將提高孩子的藝術賞析,視覺刺激,色彩認知等。

語言發展方面的繪本有《噗~噗~噗》、《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只有你》。這三本有代表意義的繪本分別詮釋了孩子不同時期的語言發展,從爆破音到律動、節奏感,再到優美文字,豐富情感,孩子的語言也在逐漸遞增,不斷提高,從而詞彙量需求也越來越大。審美體驗繪本代表有《畫了一匹藍馬的畫家》、《蘇和的白馬》、《落葉跳舞》,這三本繪本對兒童的審美有很大啓示。0~2歲的孩子是視覺發育的重要時間段,艾瑞卡爾的經典作品《畫了一匹藍馬的畫家》從色彩運用、創新思維、圖畫形狀來爲孩子打開藝術想象力,在這本書裏可以感受到畫家的天馬行空,藝術體現,視覺審美。孩子如果從小看着這樣的繪本長大,不僅審美能力很強,也會有自己的藝術能力和情操,各方面的賞析都會更加出色。從語言表達到審美體驗,這是一種學習力的進步,也是繪本閱讀帶來的結果。會讀會本的人可以讀懂圖畫書藝術,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藝術家用言語及插畫所創造的美好世界,而圖畫書也可以引導孩子發現關於畫中的美與樂趣,孩子可以通過圖畫書進入一個全新的美麗世界,這也是孩子最早可以接觸到的繪畫和藝術作品。

最重要的是,念圖畫書也可以培養親子關係、建立最好的交流方式。

繪本里的生活認知,生動構圖與動圖畫帶培養孩子的抽象和具象思維

低齡孩子的認知僅限於認物,認識生活周邊的事物,認識不同的人與動物。媽媽們會在孩子開始牙牙學語的時候給孩子看一些動物卡片,圖畫等,其實這些認知在繪本中更容易獲取。比如穿衣服、喫飯、買東西,從而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

生活經驗類繪本《阿立會穿褲子了》,講的是一個叫阿立的小朋友學習穿褲子的過程,書中完全以孩子的思維來進行。當阿立第一次穿褲子時都是站着的,這點與大人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同,後來阿立摔倒了,有了挫敗感便不再想嘗試,他跑出去的時候遇到了各種小動物,大家都圍了過來看阿立的屁股。

不過它們並沒有嘲笑阿立沒有穿褲子,而是嘲笑他沒有長尾巴……後來阿立是怎麼學會穿褲子的呢?在他又一次摔倒後,他嘗試躺着穿,結果一下子就穿上了。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穿褲子動作,對於孩子來說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但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孩子永遠感受不到,也永遠不知道站着是不能穿褲子的。

在學習上也是一樣的,很多家長輔導作業時會發現孩子有些題怎麼教都會錯,其實不如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多做幾次,多找幾個方法。當然,如果沒有具備學習力的孩子是無法從多個角度和思維去拓展,從而找到正確答案。

在繪本的世界裏,孩子還可以更好的認知這個世界。例如繪本《記事情》,這是低齡孩子可以看的科普書,從這本書裏能瞭解到人類最早是通過什麼來記錄數據,後來又是怎麼演變成現在這樣簡便的方式。這個過程也是孩子思考、探索和發現的過程。

美國心理學家懷特博士曾說,孩子在七個月內必須得到三項教育:感受到有人在愛他;學會看、聽,將物品移到自己身邊,翻身等簡單動作;保持好奇心並被鼓勵。

繪本很多圖畫都以動物的形象來呈現,這是因爲動物有不同的形態,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觀察和注意。所以這些繪本中的圖畫,其實都是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觀察力,這一能力將在孩子日後的學習中更好的被運用。

一般來說,孩子6歲以前都該以圖畫爲主。並不是不支持孩子過早的進行文字教育,而是從兒童心理的發展來看,圖畫更容易培養孩子各項能力,讓孩子提高學習力,從被動閱讀到主動閱讀,圖畫的層次會提高,但圖畫本身的邏輯不會變。

繪本帶給孩子的情商發展,思維能力,是兒童發展的重要意義

“情商”這個話題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詳。的確,情商已經成爲求學、社交、工作、家庭婚姻重要的技能,然而情商卻並非天生所具備,也可以是後天培養的。培養情商的繪本有很多,從2歲起就可以給孩子看這類的繪本。

《氣球小熊》就是一本很好的情緒類繪本,它描述了小熊在遇到意外、生氣、開心時的情緒表達,可以給孩子做情緒引導,鼓勵孩子表達情緒,發泄情緒,正確認識情緒。

曾有個家長說自己孩子的情商好高。她還原了一下當時的場景,“兒子帶着玩具出去玩的時候,旁邊有別的小朋友很想玩,我兒子有些不好意思拒絕就給了,可是沒多久他想要回來了,這時他走過去沒有說你還給我吧,也沒有去硬搶,而是說了句‘我該回家了’。”媽媽在聽到這話的時候很高興,因爲孩子既懂得表達自己的情緒,又懂得如何處理別人的情緒。

說還給我吧可能小朋友還想玩,自己就要不回來,搶回自己的玩具小朋友可能會哭,大人也許會批評自己並把玩具讓出去,可如果說“我要回家了”,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聽了都會自覺地還回來。情商高的表現就是懂得如何用迂迴的方式處理問題,這樣既能讓別人接受自己也不委屈。

孩子的成長都要經歷社交這個重要過程,他們如何去處理與朋友之間的矛盾、關係,這些是一個摸索的階段,家長無法把所有的經驗都告訴孩子,但繪本可以。高學歷的人往往更有涵養,有知識,有文化,不會隨意與人衝突發生矛盾,其實這些內在的沉澱無一不是通過書本來獲取力量。所以繪本帶給孩子的情商發展,是不可被低估的。

思維能力是每個孩子都必須要有的,尤其等孩子上小學初中,邏輯思維將幫助他們更好的學習數學、語文、英語這三門主要課程。思維能力是一種想象力的表現,當孩子在書本中看到一幅畫,他如果可以通過老師說的一個詞聯想到某個物品,這是抽象思維的表現,如果通過畫中的東西聯想到生活中的物體,這是具象思維的表現。

在數學學習和語文寫作中,抽象思想和具象思維都是非常重要的。大語文時代的改革之所以讓家長擔心,就是因爲部編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說“要讓15%的學生做不完試卷”。爲什麼會做不完呢?因爲閱讀力不行。閱讀能力不是把文字讀一篇就行,還要能夠理解,在腦海中快速地浮現出某個具象的東西出來。

很多專注力不夠好的孩子連老師講課都聽不進去,更不用說耐心地看完整個試卷題。家長們希望孩子擁有良好的專注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可以看看《逃家小兔》《七號夢工石》這些兩本書。

學習力纔是孩子贏在起跑點的關鍵,警惕閱讀的馬太效應

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一個擁有學習力的孩子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更具有競爭優勢,閱讀不光是孩子自己的事,也是家長的事。

清華博士陳陸淼在自己的書裏提到如何搞定難搞的語文時,老師說他知識面窄,應該要多看文學名著,報紙、雜誌,結果半學期後並沒有太大成效。然而最而從小看書的人,閱讀基礎好,各種成語、詞彙在不知不覺中就積累起來。所以,早期的閱讀對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要。

0~4歲的孩子都該由家長陪伴堅持親子閱讀,因爲閱讀不光能帶來親子間的共同話題和交流,也可以讓孩子找到繪本中的樂趣。有條件的家庭可以給孩子好的閱讀環境,養成儀式感,增加孩子與書本之間的興趣鏈接,當然也要警惕閱讀的馬太效應,具體表現爲:

願意閱讀的孩子會:

有閱讀興趣;進行大量閱讀;自發的進行閱讀;體會到閱讀的快樂;詞彙量快速增長;在學校獲得正面反饋;不喜歡閱讀的孩子則是:

無法在閱讀中獲得興趣;不會主動進行閱讀;無法建立自主閱讀的習慣;閱讀成爲一種痛苦;詞彙量增長緩慢;學習生活中得不到表揚;更加排斥閱讀。馬太效應運用到學習上同樣如此,學習力好的孩子越來越愛學習,學習力差的孩子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埃裏克·霍弗說:“教育的核心任務是激發學習的意願和能力,它創造的不是被動而是自主學習的人。真正的人類社會應該是學習型的社會。”

勞倫斯·科恩在《遊戲力養育》裏說:“遊戲力養育,不僅是一些方法和遊戲,更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 真正看到孩子的方式。”

遊戲力會有很多種方式呈現,繪本中的遊戲互動也是常見的,低齡兒童的遊戲認知繪本,大齡兒童的遊戲機關書,可以說在繪本中包羅了孩子的所有學習需求。所以作爲家長,想要提高孩子的學習力,從閱讀繪本開始是最簡單也是最容易上手的。

總結

沒有一個孩子不愛聽故事,就像沒有一個孩子不愛看書一樣。閱讀本身是件輕鬆而愉快的事,是我們終身應該保持的習慣,如果家長願意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相信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不光孩子的學習會很輕鬆,孩子也會擁有一生的財富。

對於家長來說,教育孩子也要學會“授人於魚不如授人於漁”的方式。閱讀可以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審美能力、邏輯思維、情商發展,這些所養成的學習力會讓孩子在學習上更輕鬆自在。

閱讀是最便宜、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手段,希望每個家長都能給孩子堅持親子閱讀,直到孩子長大成人,成爲更優秀的人!

作者:維安 ,親子閱讀推廣人,以閱讀養育孩子,滋養童年。本文爲作者原創文章,轉載請帶上作者簡介,註明出處,謝謝!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