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發現我家的寶寶的專注力真的是超級的差的;一個語文抄寫作業,明明十幾分鍾就可以寫完的,他偏偏是用了一個多小時才寫完。明明剛剛纔坐下來寫幾分鐘作業,他一會兒要去喝水、一會兒要去上廁所......"

在中午休息的時間,同事和我提起她家的孩子老是坐不住,專注力不夠好;我們都明白專注力對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孩子老是坐不住真的是因爲專注力不夠好嗎?其實並不是的,很多的家長都理解錯了,通過了解專注力時間公式,解救被"冤枉"的孩子。

一、瞭解專注力時間公式

在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大學旗下的SCALE組織,曾經就發表過有關孩子的專注力時間公式。公式如下:

Attention span for learning = Chronological age +1

孩子專注學習的時間=生理年齡+1

比如說:一個八歲的孩子,根據公式可知他的專注學習的平均時間爲九分鐘。

父母可以參考這個專注力時間公式來判斷孩子的專注力是否不夠好。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孩子的專注力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像一個只有一歲的孩子,即使是爸爸媽媽把故事講的再繪聲繪色,精彩紛呈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般也不會超過三分鐘,而一本中等難度的書如果需要完完整整的讀下來基本上需要花費五分鐘以上。如果按照按照這個標準來評判孩子的話,很多孩子都是被家長冤枉是"不專心"。

但是,也有相關的研究發現:一個人的專注的時間也是有彈性的,比如說:不同的時間段一個人的專注時間不同。因此,我們在評估孩子的專注時間長短的時候,一定要辨證地看,不能夠輕易給孩子貼上"不專注"的標籤。

我們家長需要了解專注力時間公式,同時也需要學會參照該公式進行評價孩子是否專注,當然也可以以其他的形式作爲參考。

二、批判孩子的專注力好壞的可以以這些爲依據

1、孩子的專注力所能夠持續的時間長短

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大腦神經發育還沒有成熟,因此我們也可以推斷出:年齡越小的孩子,他的專注的時間會越短。

一般來說,在一個教育環境相對良好的情況下,孩子的專注力也會隨着年齡增長提高大約2至5分鐘。根據國外的一個專門研究孩子行爲發育的網站—speechtherapycentres的說明:一個四歲的孩子在良好的環境中,玩搭積木的遊戲的專注力可長達十到十五分鐘左右。

2、孩子的專注力的延續性

絕大多數的家長在判斷孩子的專注力的時候一般只是在關注孩子在集中精力在一件事的時間長短,往往會忽略了幼兒發育的一個重要特點:孩子他本身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的。即使是我們成年人,也會被外界的環境所影響,比如說在看書的時候,通常會有20%-40%的時間都是在走神;而根據小孩子的發育特點可知:孩子一旦外界的影響則很容易就放棄或者是中斷他正在做的事情。所以說我們不僅僅只是關注孩子的專注時間而還要關注孩子在專注做某件事情的認真程度,也就是孩子專注力的延續性。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如果手上沒有拿着東西或者是做點小動作,他們是沒有辦法可以做別的事情。所以當我們發現孩子有點情緒煩躁坐不住的時候,可以給他們一些玩具,當孩子的手裏拿着玩具的時候,也許他們就能長時間專注於他們當前正在做的事情,這也可能是因爲他們手裏的東西幫助他們排遣了煩躁的情緒。美國人針對這一問題給孩子的玩具叫做"fidget toys"(煩躁玩具),樣式有很多種,最爲關鍵的一點是這些玩具小巧玲瓏,可以隨時捏在手裏。

丹尼爾·戈爾曼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專注力比智商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最終成就。由此可知專注力一個人來說是有多麼的重要。孩子的專注力持續時間以及延續性不長,很多時候都我們家長破壞了孩子的專注力,我們的這些行爲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三、這些行爲都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1、給孩子過多的"愛"

相信很多的家長都做過這樣一件事:在孩子做作業或者玩遊戲的時候,中途給孩子送水果或者是零食;即使是給孩子送水果或者是零食的時間非常的短暫也是會打斷孩子的專注力的。

我家的寶寶曾經還和我抱怨過:在孩子剛剛上學那會,擔心她寫作業遇到難題不會寫,就在旁邊看着她,也會常常問她這作業怎麼樣?哪道題不會?她說我坐在那裏問會打斷她的思路,也說過以後在她寫作業或者玩遊戲的時候儘量不要給她送零食那些,她如果想喫會自己過來拿。

2、同時給孩子各種各樣的玩具

在現代,玩具是孩子最不缺的東西;各種各樣的玩具都有。但是我們家長需要明白一點:在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不要同時給孩子太多的玩具,這樣的話孩子會不知道應該先玩哪個玩具,她就很可能會先玩一個玩具幾分鐘然後就玩其他的玩具了;這樣就不利於孩子的專注力的發展。

除了要避免打斷孩子的專注力的外,還應該要有意識的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四、這樣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1、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在空閒的時間,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讀一些他比較喜歡的書籍裏面的故事,先是給孩子完整的講解一個故事,漸漸地就將一半甚至不講只是告訴孩子有這個故事來引起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自己閱讀,自己去探索書中的樂趣故事。

可以每天安排孩子十到二十分鐘進行閱讀,閱讀能夠幫助孩子協調口、眼、腦;此外,孩子在閱讀的的過程中,如果要做到完完整整地把一本書精讀的話,那麼他的專注力必須是集中的。這種方法是最爲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比較的長,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堅持督促孩子每天閱讀,最終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2、給孩子準備一些培養專注力的玩具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我們在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的時候可以抓住這一點,給孩子準備一些能夠培養專注力的玩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準備不同難度的玩具。比如說:年齡小的可以給他買"找不同"的卡片,讓孩子找出所有的不同,這樣也可以鍛鍊孩子的觀察力以及注意力。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每次玩的時間不能夠過長,可以根據難度逐漸延長練習時間,且也一定要讓孩子堅持練習。

3、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的家長其實都太過於疼愛孩子,總是對孩子有求必應,給孩子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其實這樣不僅不利於孩子的專注力的發展也不利於孩子獨立能力的發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需要從日常生活做起,因此,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說;喫飯、穿衣;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的一個過程。

如果家長事事都爲孩子做好,那麼孩子就無事可做,也就不需要有專注力了。如果孩子的事情需要他自己做的話那就不一樣了,比如說:喫飯,如果孩子在喫飯的時候沒有專注力的話,那麼可能會把飯撒到其他的地方,夾菜也夾不準;穿衣服、扣紐扣等同樣看似簡單的小事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可以通過訓練孩子自己來做這些簡單的小事使他的專注力得到一個提升。

專注力的培養,我們家長一定不能夠忽視;也不能認爲孩子總是坐不住就是孩子的專注力差的原因;我們家長都需要去了解專注力時間公式,給孩子多一點耐心。

我是思思的嘉,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