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惊闻陈大华老师于年前病逝,我倍感震惊,一直无法相信。毕竟,除了正月初一我给陈老师微信拜年没有收到回复之外,陈老师一直鲜活地存在于我的微信中,存在于我参加的几乎每次行业会议中。

77岁虽然不是个年轻的年龄,但是陈老师一向是那么健康、乐观、开朗,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所以我从来不会想到他会如此匆匆离去。

在复旦读书期间,我并不认识陈老师。那时候他是电光源系的教授而我是物理二系的学生。2009年我计划回国的时候,在我的恩师王炎森教授的介绍下,我认识了陈老师。从此陈老师就成了我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人之一。

陈老师非常热切地希望我能回到复旦大学任教,并为当时尚在美国的我安排了远程的面试。那次隔着太平洋的愉快的相见,便是我们师生情谊的开始。当年由于一些主观及客观的原因,我后来选择进入了亚明。我与复旦大学失之交臂之后,陈老师一直觉得很遗憾。他始终觉得我应该是个好老师,应该属于高校,应该属于讲台。我一直深深感念于他的知遇,也不会忘记他的期望。

亚明与复旦光源系一直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所以回国工作的那些年我和陈老师也一直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每次我参加一些行业会议遇到陈老师,他总会非常隆重地把我介绍给身边的人。

对于我的创业,陈老师一直不太放心,他总是说:“你这样一个不会赚钱的人怎么能够开公司?”陈老师和夫人章老师曾经来云赛空间看望我,午餐我点外卖招待他们两个,他们两个像孩子一样兴奋地说,那是他们第一次吃外卖。我不知是该骄傲还是惭愧。

想想这几年我在工作之余写的好几篇学术论文都是被陈老师“催”出来的。他的欣赏、他的信任、他的期望、他的谦虚、他的客气都让我无法拒绝,所以只能尽自己所能不断努力。

如今,微信上还留着他截屏给我的杂志封面,而他居然已经悄然而去,这实在令我感伤唏嘘。

陈老师的一生曾照亮了多少人,

又有多少人因为他而变得更加优秀。

愿陈老师安息,愿章老师节哀。

以下是关于陈大华老师的简介:

陈大华,1965年2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留校工作。曾于1982—1984赴德国基尔大学学习;1989—1990赴美国国家科技和标准研究院(NIST)工作。社会兼职有:中国照明学会副秘书长和电光源专委会副主任,国际照明委员会TC-7中国代表,《灯与照明》杂志编委会主任和《中国照明电器》杂志编委副主任,曾任光源与照明工程系系主任、电光源研究所所长。曾负责参与多个科研项目,通过省部级鉴定并获奖,如“CFL用镓钡玻璃研制”(火炬计划实施)、“电影放映氙灯”(文化部嘉奖)、“脉冲氙灯在高速摄影中的应用”(国防科工委二等奖)、电子镇流器测试仪(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发明协会二等奖)。

要博

DrYaoHua

美国物理博士,子光创始人,三个孩子的妈妈

与你分享生活的体验和感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