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曹丕篡漢建魏,任命賈詡爲太尉(三公之一)。裴松之在《三國志·賈詡傳》中加註了這樣一個故事:當時西晉司徒空缺,司馬炎詢問荀勖是否有合適的人選。荀勖回答說:“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爲三公,孫權笑之。”大意就是,當選三公之人應該衆望所歸,不可任用不合適的人選。昔日曹丕任命賈詡爲三公,孫權得知後對此發笑。

這段故事記載於《荀勖別傳》中,荀勖是西晉時期的大臣,其後人名顯於東晉、南朝,裴松之將其收錄,可見這段記載是真實可信的。那麼這就引出一個問題:曹丕任命賈詡爲太尉,身在東吳的孫權爲何要發笑呢?

孫權笑的不是賈詡其人,而是曹丕用人不當。

據荀勖所言,當選三公之人應該衆望所歸,不可用非其人。然後用孫權發笑曹丕任命賈詡爲三公來印證。可見在孫權、荀勖、裴松之看來,曹丕對賈詡的任命是非常不合適的。不過這不是說賈詡能力不足,而是說他不適合擔任三公,曹丕用人不當。

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他的個人能力無需多說,要說聰明,漢末三國能和他相比的人寥寥無幾。智謀方面,他在東漢末年的羣雄紛戰中屢出奇策,特別是董卓被王允誅殺後,他說服李傕、郭汜等董卓餘黨進攻長安城,對東漢亂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被後人冠以“毒士”、“亂舞”之名。

同時,他總是能在身處危機時找到最優解。比如賈詡早年被氐族叛軍包圍,他對叛軍說他是段熲的外孫,如果你們能放我回去,一定會得到重賞。段熲在涼州可是響噹噹的人物,涼州三明之一,死在他手下的羌族叛軍近五萬人。氐族一聽段熲的名號自然嚇得不輕,立馬放掉了賈詡。其聰明機警可見一斑。

而他投奔張繡後,幫助實力弱小的張繡在曹操和劉表的夾縫中不斷周旋,即便在宛城之戰中讓曹操受到重創,失去了曹昂和典韋,卻能讓自己在曹操帳下加官進爵,得到善終。另外,賈詡有一定的帶兵作戰能力,曾與李傕、郭汜一同出兵擊敗孫堅;又對兵法有一定造詣,著有《鈔孫子兵法》,爲《吳起兵法》進行校注。所以無論從文武哪方面來說,賈詡的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賈詡的能力總是給人一種陰險毒辣的感覺,而且都是以個人利益爲爲導向的,最重要的是他在投奔曹操之前輔佐過的主公多都沒有好結果,換句話說就是賈詡的品行有些問題,而且這基本是當時的共識。如陳壽將賈詡、荀彧、荀攸合爲一傳,裴松之對此評價道:

“攸、詡之爲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

而東漢、魏晉時期判定一人能否擔任三公之職,最爲重要的一個評判標準就是品行,因爲當時的三公是虛職,沒有實權。也就是說三公的能力不一定有要多高,但品行絕對是沒得說的,能夠讓衆人心服口服。這一點,賈詡很明顯是不夠格的,裴松之說他“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同時,三公還要考量出身門第,看此人是否有名望,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力。而賈詡出身涼州武威,並非中原世家大族,他投奔曹操後,攝於宛城之戰的不利影響,所以長時間低調爲人,不和同事來往,在朝野沒有政治影響力。

所以品行不好、沒有世家背景的賈詡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不適合身居三公之位,這一點孫權是知道的。而曹丕稱帝后立即任命賈詡爲太尉,在孫權看來是非常嚴重的用人不當之舉,自然會笑之。

那麼曹丕爲何要任命賈詡爲三公之一呢?

很簡單,爲了回報賈詡。

《魏略》中有這麼一條記載:文帝得詡之對太祖,故即位首登上司。

熟悉三國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這說的是曹操之所以立曹丕爲世子,賈詡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曹操曾就冊立世子的問題詢問賈詡,但賈詡沉默不答。曹操問他爲何沉默不語,賈詡說“思袁本初(袁紹)、劉景升(劉表)父子也。”袁紹、劉表皆因廢長立幼斷送家業,曹操一聽賈詡這麼說,於是立即敲定曹丕爲世子人選。

曹操和賈詡的對話很快傳到而來曹丕耳朵裏,曹丕自然對賈詡的幫助感恩在心。於是曹丕稱帝后,立即任命賈詡爲太尉,位居三公之一。曹丕如此迫不及待地任命賈詡爲太尉,很明顯是在回報賈詡對自己能夠繼任世子之位的幫助,即便賈詡不適合位居三公之位。

其實從曹丕對三公的任命來看,他不單回報了賈詡,還回報了另外兩個人——王朗和華歆,此二人和賈詡爲曹魏第一任三公班子成員,其中王朗爲司空,華歆爲司徒。王朗和華歆的品行雖然比賈詡要好,但也不是衆望所歸之人。華歆的品行問題要比王朗嚴重一些,他年輕時被好友管寧所嫌棄,管寧甚至恥於和他同席而坐。之後華歆投奔曹操,又做出親自將獻帝伏皇后拖出宮外的舉動。對於曹丕篡漢稱帝,華歆和王朗是最主要的程序策劃者,受禪儀式就是兩人合力完成的。所以曹丕稱帝后以兩人位居三公之列,也是作爲一種實質性的回報。

帝王用官爵來回報臣子的付出自然無可非議,但知人善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三公如此重要的職位並不是隨便就能授予的。曹丕將賈詡、王朗、華歆三人任命爲三公,彼此利益交換的現實感非常強烈,這也顯示出曹丕在政治上的不足。

所以熟諳政治的孫權聽聞曹丕將賈詡任命爲三公,發笑是非常自然之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