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商务部修改了禁止美国公司与华为开展业务的规定,允许双方在就 5G 网络标准制定方面进行合作,在行业标准制定场景。美企可以直接和华为披露、讨论相关技术细节,不再需要先向美国政府申报。这似乎是一个美国放松对华为管制的信号。

对此,华为做了官方的高调回复。

标准的本质讲究开放、公平、无歧视,需要全球厂商、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组织等的参与。包容和充分的协商能更好的推动技术标准的制定,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华为的态度是一贯的,我们愿意与包括美国厂商在内的技术同行就新技术的标准进行坦诚的讨论和交流,为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作出贡献。

就在前一天,美国还加码了对华为的管制,要限制台积电为华为芯片代工,如今美国在5G松绑,是美国要软化态度吗?我们来看一下。

一、 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次美国说允许双方在就 5G 网络标准制定方面进行合作,在行业标准制定场景。美企可以直接和华为披露、讨论相关技术细节,不再需要先向美国政府申报。

这个事情其实很无厘头,制裁华为虽然是特朗普政府发起,但是背后是爱立信等企业的在美国国会的金主们在推动,用美国的国家力量打击华为。

但是,在全面打击的时候,美国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都是美国单方说了算。

譬如在5G的问题,国家组织是3GPP指定的,这是一个国际组织,话语权是实力说了算的。那么5G的实力谁强呢?我们看看专利。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定义了5G的标准专利族,共有21571个5G标准专利族声明。

把公司排名,华为公司拥有的已申报的5G标准专利族达到了3147族,排名第一。三星有2795族、中兴有2561族、LG电子有2300族、诺基亚有2149族和爱立信有1494族,高通有1293族,英特尔有870族。

就是说,在5G专利里面的,华为的占大头的,有最大的话语权。5G标准制定,华为也有很高的话语权。

西方公司里面,欧洲、韩国都很强,美国的地位反而不高。

5G标准是要交流和讨论形成的,然后各方遵循标准。

而按照美国的禁令,华为发言的地方,美国公司不能发言交流,要交流得审批。

结果,就是到了5G标准讨论的时候,美国代表不能发言,标准自然也就不代表美国利益。

结果,美国意识到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于是,建议限制的华为的议员们又推动,在这个特定环境下松绑。

二、特定环境松绑不意味放松管制

2019 年 5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点名华为公司参与了有违美国国家安全或外交利益的行为,将把华为及其子公司纳入“实体清单”。在实体清单中的机构须获得美国政府的许可,才可以购买美国技术。美国政府也有权以违反国家利益拒绝许可。

5 月 20 日,先是 Google 暂停与华为相关的业务,后有美国各大芯片制造商冻结与华为的供应协议。再之后,英国半导体 IP 提供商 ARM 宣布将和华为及其附属公司停止业务往来。

后来,虽然随着中美协议的达成,管制有所放松。但是,随着美国疫情暴发,出于转移矛盾的需要。

2020 年 5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启动新一轮针对华为的出口管制,要求一款芯片如果由华为及其旗下的海思设计,在制造过程中使用了美国管控的设备,相关企业在向华为交付芯片前,也需要申请许可。

美国的制裁是不断加码的,这次放松,是美国意识到自己的一刀切反而帮助了华为,所以才匆匆松绑。

美国对华为制裁的态度没有变。

三、 华为依然面临考验

美国的实体名单,是一个可松可严的东西。被列入美国实体名单的企业和大学并不少,但是如何执行,执行到什么程度是有差别的。

华为2019年就被列入实体名单,但是华为的笔记本电脑用Intel的处理器,微软的系统,却一直到现在都在卖。华为的手机依然用美国的芯片。

对华为的限制,延期3个月,又延期3个月。这是松。

而美国一旦严格执行,打击所有与华为关联的企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华为用的芯片很多,但是华为没有制造能力。工艺稍微先进一点的芯片制造厂商,都要用美国的技术,都可以被美国的实体名单给限制住。

如果,彻彻底底的执行,华为的硬件业务基本就可以不做了。

而软件方面,华为使用的工具很多来自于美国,开源的东西理论上美国禁止不了,但是开源东西里面的贡献很多来自于美国公司和美国机构,哪些到时候也不一定保险。

譬如Risc-V,很多人以为是开源指令集,但是这个东西是美国大学搞的,金主是美国国防部系统。

所以,华为面对的形势还是很严峻的。

当然,华为也有反制的渠道,华为不做硬件,只做技术,收专利费,华为也能挣不少钱。只要美国不把西方商业规则专利制度打破,专利费美国企业就要交。

另外,对华为的制裁是特朗普政府执行的,爱立信等金主在美国推动美国议员发声,而与华为合作的很多企业是不同意制裁华为的。特朗普下台以后,就不一定是谁的声音大了。

所以,华为的困难可能只是暂时,最乐观到了2021年初,美国换总统,就会有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