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周小川談瑞幸事件:暴露出會計審計透明度和國際化要求有差距)

從去年“魯比奧法案”開始,美國通過了一系列與中概股有關的政策,現存的250家左右中概股將來怎麼辦?上海很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在這種挑戰和機遇之下,是不是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接替美國資本市場所起的這種角色?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6月18日舉行的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周小川談瑞幸事件:暴露出審計透明度和國際有差距

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現場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圖

周小川認爲,對上海來說,有一些積極的因素,也有一些不太積極的因素。從樂觀的角度看,他給出了七大理由。

第一,中國是個高儲蓄的國家,儲蓄率非常高。中國曆年總儲蓄佔GDP比重超過40%,因此只要機制做得好,很容易找到資金投資新興和成長的公司。這是個很積極的因素。從資金面上來講,並不是中概股公司非要依靠國際市場融資,國內空間還是很大的。 

第二,這次的事和瑞幸咖啡很有關係,雖然有一些中概股公司出了問題,但總體來講,中國GDP增長高於全球平均的增長,從供給側角度來說,我們還是會有不少好的公司,上市公司的資源還是存在的。

第三,資本市場有一個培育發展的過程。中國經過了30年左右坎坎坷坷的路徑,到目前爲止資本市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個很好的動能。雖然仍有差距,但包括市場建設、監督,以及圍繞資本市場的機構的成長都有很強的內在動力。 

第四,在透明度問題上,中國方面在公司治理、外部審計質量等方面也有願望和動力。這麼多年來,中國也在資本市場上打擊了很多欺詐上市、操縱市場、虛假信息、內幕交易等行爲。廣大投資者對這些不良行爲十分憎恨。當然,提高監管水平、逐步改進公司治理也需要一個過程。

第五,過去中國的貨幣不是可自由使用的一種貨幣,一個只限於中國國內的市場,國際性就不強。但是這些年來,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在不斷提高。2016年底,國際貨幣基金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

“目前距離資本項目可兌換,我個人認爲差距並不是很大。我指的可兌換還是在堅持反洗錢、反恐融資和一些基本規則情況下的可控的可兌換。當然,這方面不同的學者可能看法也不完全一樣。 ”周小川表示。

第六,從2014年開始,中國陸續搞了滬港通、深港通,後來又有滬倫通,開放性大幅度增強,這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提高。 

第七,最近中國出臺了一系列金融行業對外開放的政策,包括了很多和資本市場有關係的市場準入、業務範圍等方面的改進。

在列舉完上述七大樂觀角度後,周小川也列舉了一些不太樂觀的評論,比如這次瑞幸事件以及前一階段出現的若干個中概股公司被查出來做空,都暴露出我們在會計、審計和透明度上和國際化的要求還有差距。

第二,在公司治理方面,中國很多公司治理外面的人看不太懂。

“過去外界對國有企業或者國有控股企業的公司治理疑問比較多一點,最近兩三年有一批私營、民營企業在公司治理上出了很多問題,也有相當一部分因此出現倒閉、違約等等情況。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我們需要努力使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能夠被國際上看明白,同時能夠接受我們這種實踐,我們的實踐肯定也是整個國際市場公司治理的一個部分。”周小川表示。

第三,作爲一個大國,中國對外開放多數是先搞一些試點然後逐步開放,願望上是要把中國建成開放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這方面的措施還不夠,還需要下更大的決心。上海金融市場的發展還是很不錯的,但是總的來講,還稱不上是真正國際的。

針對只有普通法情況下才能使資本市場順利發展,而條文法或者大陸法系裏搞不出真正大規模、國際化,能夠隨時演變的資本市場中心的觀點,周小川認爲,這個觀點是可以討論的:“中國實際上制度規則的演變還是很快的,許多試點、政策、都有自己特色的東西,這方面可以繼續探索。” 

“中國如果真正下決心,要在這方面作出長足的發展,必須注重國際化,加強國際合作,在推動上海繼續發展國際機構、國際資本往來方面上一個大臺階。”

杜嘉悅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杜嘉悅_NK602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