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蝗災,相信大家最近應該都挺關注的吧,特別是在好朋友巴鐵,巴基斯坦受到蝗災侵害的時候,中國網友更是緊張的不行,連忙爲巴鐵這位好兄弟“獻計獻策”。

不過,中國網友提出的,並不是醫學或者生物學角度的解決方法,而是想採用“喫貨治災”這個老套思路。

在中國網友的眼中,這鋪天蓋地的蝗災,就好像是天降美食一般,不僅沒有表現出擔心,反而開始思考各種料理方法。

還有人在應對蝗災問題上,彷彿在聚會上敬酒一般,豪氣干雲地表示:不怕!來了就喫了它!

更有甚者表示國外利用軍隊來解決蝗災,簡直就是小題大做,直接請出中國的幾百米廚子,什麼蝗災問題都解決了。

畢竟,我們早就看多了影視劇裏那些遭遇蝗災的勞動人民,利用自己的巧思“變廢爲寶”、拯救鄉親的故事。

“這蝗蟲啊得焙着喫才香。”

這一句句看似玩笑的話語,背後暴露的卻是無知無畏的本性。

因爲早在一週前就曾有人科普過,鬧蝗災的蝗蟲是不能喫的。

無論是此次蝗災的“主力軍”沙漠蝗,還是在國內比較常見的東亞飛蝗,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一旦大量聚集,就會變成暴躁的“喪屍狀態”。

這個“喪屍”狀態是什麼意思呢?他就是說當蝗蟲聚集的數量足夠多的時候,他們就會形成一個進食羣體,不僅食量會大大增加,還能進行長距離的飛行,更爲恐怖的是:

進入喪失狀態下的蝗蟲會有組織的集中向一個方向侵蝕,並沿途或繁殖或吸引增加自身的隊伍,從而擴大蝗災的規模。

同時,進入喪失狀態下的蝗蟲,因爲體內分泌激素的變化,不僅味道非常的難聞,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毒素,雖然未有報到稱有人類食用蝗蟲中毒,但可以肯定的是:

蝗災中的蝗蟲絕對不是安全的食材,更不可能大量的食用。

至於有些網友採用中國“一物降一物”的傳統做法,這雖然比“喫”要靠譜科學一點,但也是不可取的。

因爲羣居狀態下的蝗蟲,會大量合成苯乙腈。這種物質有着鳥類不喜歡的味道,而如果鳥類仍然執意要攻擊,蝗蟲還會進一步將苯乙腈轉化爲有毒的氫氰酸。

所以,治理生物危害,絕不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更不能用常理去簡單的思考。

其實,國內從來就不乏對國人的舌頭盲目自信的人,外國人不敢喫的皮蛋臭豆腐,國人把他們拿上餐桌,一句輕蔑的話語“我們什麼都敢喫”極大的滿足了自己舌尖上的虛榮心。

中國幾千年來的飲食文化,到如今彷彿成爲了部分國人炫耀的資本,變廢爲寶,你不敢喫的我敢喫,什麼外種生物入侵中國,在中國廚子手裏,那都能給你喫瀕危動物。

這種言論與中華美食文化沒有一點關係,它體現的只是部分人的盲目自大。

就像當人們對“喫貨治災”這個理念深信不疑之後,就很容易出現一個認知偏差:一遇到什麼東西氾濫,人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喫”,對於生物災難治理本身的迫切性和嚴肅性,反而被拋在腦後。

“中國喫貨拯救生物入侵”,這從來就是一個僞命題。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那就是傳說中從“入侵物種”被喫成需要養殖的小龍蝦;

人們在感嘆龍蝦價格上漲的同時,不禁感慨到“中國人把龍蝦喫成養殖貨了”,但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是絕非如此。首先,小龍蝦之所以需要養殖,並不是因爲入侵的已經被“喫絕種了”,而是因爲野生的小龍蝦存在捕捉困難、寄生蟲等問題。

只有人工規模化的養殖方式,才能大規模的捕獲,並得到品相更好、更安全的食用小龍蝦。

這也就意味着,那些危害環境的野生克氏原螯蝦們,並沒有像人們所說的那樣被喫絕種,而是依舊在田野裏自由生長。

就在2012年,雲南元陽縣的3萬畝哈尼梯田被小龍蝦入侵了。小龍蝦不僅啃食水稻作物,還把梯田蛀空,導致讓田裏的水流失嚴重,甚至還引起了不少垮塌事件。

由於野生小龍蝦體內含有重金屬,不宜大量食用,再加上交通運輸上的限制,這些氾濫的小龍蝦喫又喫不掉,賣也賣不出,造成的損失卻是實實在在的。

最終,元陽縣近百萬元才成功解決這次小龍蝦的危害。

除了國人對自己嘴巴的盲目自信以外,一些外國人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只不過,他們對於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就很聰明瞭。

既然你認爲自己什麼都能喫,那我就給你創造一個機會,讓你來展示。

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的,“丹麥大使館請中國喫貨解決生蠔氾濫問題”。

此新聞一出,立刻就把國人舌尖的自豪感提升了一個大等級,原本的“鄙視鏈”瞬間化身成爲優越感,彷彿“中國喫貨”已經成了全世界公認解決生物氾濫問題的“祕密武器”。

但這個“祕密武器”是對方真正需要的嗎?答案也如同上面一樣,絕非如此。

生蠔的泛濫給丹麥帶來了多少損失,我們沒有看到,但我們看到了大量出國旅遊的羣衆因爲這一封信,秉着“幫助丹麥人民喫生蠔”的“救世”理念,毫不猶豫把丹麥放在了出國旅遊的首選位置上。

一封“生蠔求助信”,帶來的不是“救援部隊”而是大量的旅遊人員,這真的是一個堪稱完美的旅遊宣傳方案。

以求助信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國家旅遊營銷,是丹麥人聰明嗎?我覺得那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問題還是在於部分國人對自己嘴巴的盲目自信。

我們長久以來都對自己的美食文化有着強烈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現在很多人把這份驕傲變成了自滿自大,在看到了各種真真假假有關“中國喫貨拯救世界”的新聞之後,更是會油然產生一種“我們靠一張嘴就已經很牛了”的幻覺。

那是不是隻有當你喫不下去的時候,纔會考慮問題的嚴重性呢?

不去敬畏自然,對自然沒有保持最基本的尊重,一句“喫貨救災”就將潛在的災難玩笑化,不選擇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而是以這種抖機靈的方式去調侃。

這不僅僅是自大的表現,更是一種不知者無畏的現狀。

而正如《三體》裏曾寫過的那句話:

弱小和無知從來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纔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