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親情不分國界,當今社會人們形成的普遍共識是,最真切的親情血緣關係是不分年齡國界和種族的。兩代人之間的隔代親情,雖然有隔閡和衝突,但是在血濃於水的親情關係面前,最終將回歸人性的本質而歸於和解,在愛與關懷的支撐下體現親情的包容性。從陌生抗拒到依依不捨,這種情感變化溫馨而真實。2012年2月2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了一部講述祖孫隔代親情的現實電影,在巧妙引入中西方不同思想和文化觀念的同時,以親情爲引子,探討傳統文化、親情以及價值觀差異。啼笑皆非之餘,給人留下很大的思考空間。

從國產電影的角度來看,這是一部劇本臺詞俱佳、製作精良的小成本電影,沒有什麼大牌陣容,角色人物設置也十分簡單。但是值得稱道的是,這部電影的創作靈感絕大部分是來源於生活,可以說是以生活爲原型進行了最大程度的藝術還原。此外,在電影院線排片很少的情況下,卻能得到觀衆的誇讚和肯定,足以說明電影的成功。

可以說,這是一部老戲骨獨立支撐起來的電影,老藝術家羅京民貢獻出很棒的演技。他所扮演的角色是整部戲的靈魂,在他背後,代表了孤獨而倔強的農村空巢老人,代表了拯救皮影戲這個中國傳統藝術的傳承者,更是代表了淳樸憨厚的親情教育觀念。

以傳統家庭親情爲題材,加入了異國元素和傳統藝術傳承的成分,大團圓皆大歡喜的結局走的是國產電影的一個老套路,但不可否認的是,片中傳遞出的真摯祖孫情還是十分感人的,那種純粹的親情關愛打破了庸俗劇情的侷限,溫情十足。

當傳統的祖孫隔代親情融入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觀念,隔代代溝與生活習慣、思想觀念發生衝突與碰撞,會產生怎樣意想不到的結局。笑點與溫情並存,你會發現這部電影的不同之處。

喜劇性的笑點,戲劇性的衝突,文化觀念差距的背後是濃濃的溫情

這部由央視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的電影雖然在某些細節上略顯粗糙,但這並不能否認它的出色,且貴在真實。平淡的劇情下,講述人們習以爲常但充滿話題的隔代親情,並將建立這種跨越國界親情橋樑的紐帶放在面臨失傳風險的傳統藝術皮影戲上,可謂是一舉兩得。

本土爺爺與洋孫子的組合設定,這本身就爲後面滿滿的喜劇化笑點埋下伏筆。跨越國界的文化衝突,不僅體現在親情關係的相處上,在飲食習慣、生活習性、價值觀念上也是差距明顯,多樣化展示這種衝突和碰撞也是本片的重點內容。

皮影戲,作爲中國傳統藝術的一門絕活,在電子產品充斥孩子們世界的同時,也讓它的傳承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在片中,它作爲親情交流的中介,從互相排斥到惺惺相惜,完成情感昇華的同時,也讓人們正視它的沒落,重視對這門藝術的拯救。

電影中戲劇化衝突帶來的笑點,在體現中西方文化觀念差距的同時,也將對皮影戲的拯救與保護的呼籲帶給更多的觀衆。除此之外,即便是跨越國界,但是愛的善意以及它所帶來的海納百川的包容性,是地域和膚色不能改變的。平淡溫情的背後,我們收穫的是更多的理解和關懷。

“老少”組合,“土洋”搭檔,樸實的故事是對親情包容性的生活詮釋

在演藝界馳騁多年的老藝術家羅京民的演技一直被人稱道,特別是對於農村題材的電影來說,他將電影裏的爺爺形象演繹得很到位。在這部電影裏,羅京民飾演的老楊頭是一個多面化的角色,“老”而“土”,既是親人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也是一名皮影戲藝術的傳承人,他的眼神動作都是戲,看起來特別和藹可親。

但從這個角色來講,祖孫親情由生疏到親密的轉變和思想觀念的碰撞,對演員的演技是由較高要求的。就是羅京民憑藉豐富的生活閱歷以及對角色恰到好處的把握,才誕生了很多經典搞笑但感人的橋段,讓人笑中帶淚。

在丁佳明飾演的布魯克斯身上則代表的是一種海外文化,“少”而“洋”,在生活習性和飲食習慣上與農村生活格格不入,這也包攬了很多笑點在裏面。就性格而言,他調皮搗蛋,對異鄉沒有歸屬感,對親情的生疏到不捨的轉變纔是這個角色的靈魂所在。

只不過由於演技上的先天不足,他在電影裏的某些場景還是有些出戏,但是這並不影響整部電影的節奏感。

整部劇涉及到的角色並不多,除了爺孫倆,劉天佐飾演的文化站站長則在另一條主線上助推老楊頭的皮影戲班的開班。王站長這個角色主要是爲皮影戲這個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而設置的,他也在爺孫倆之間充當潤滑劑的作用。

自始至終,電影講述的故事都是非常貼近現實生活的,樸素的故事脈絡下人和事都顯得很溫情,特別是爺孫之間細膩的情感變化都是對生活的形象詮釋,這也間接地佐證了親情的包容性。

當“蜘蛛俠”走進皮影戲裏,親情隔閡的化解也意味着親情無國界

影片裏羅京民飾演的老楊頭是以爲皮影戲藝人,手裏的絕活能夠讓每一個角色形象在他的戲裏顯得惟妙惟肖。隨着蜘蛛俠被踩壞和門被拆,機緣巧合走在一起的爺孫關係降至冰點。年齡和文化上的差異,似乎讓這層關係顯得更加飄搖不定。

一個是對西方英雄形象“蜘蛛俠”的喜愛,一個則是對中國神話人物“孫悟空”的完美演繹,在皮影戲中,兩位英雄人物的狹路相逢,也預示着這場中西方文化觀念的衝突,以和平相處的結局收場。不僅讓傳統藝術得到傳承,也無形中改變了親人間的關係。

影片的後半部分,“水井”成爲爺孫倆親情關係加深的見證者。圍繞院子裏的那口井,從老楊頭口裏唸叨出來的臺詞,無不表現出對親情離別的難以割捨。此時,水井成爲一種情感寄託,在生活恢復往日平靜回到孤身一人的狀態時,那段一起相處日子的點滴回憶,在這口井的平靜水面上不斷閃現。

急切的想念和深切情感寄託,悄然化解了親情隔閡,這也是孫子走後孫老楊頭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平日裏的各種歡樂和小感動,此時成爲一種精神的力量,跨越國界和民族,形成一種濃濃的隔代情。

親情是相通的,長輩對晚輩的關懷與愛,晚輩對長輩的尊敬與愛護,這些行爲都是人們所共有的,只是在不同國界和文化氛圍下思想觀念存在差異罷了。電影的結局當然是皆大歡喜,唐裝元素的加入更加表明了本片導演對中國古典文化的重視。

當然,爺孫間因爲相處產生的深厚感情,這是對親情主題的一次情感昇華。它在強調真摯情感可貴的同時,也是對親情包容性的一次探討。當加入“蜘蛛俠”的皮影戲在老楊頭手中開演,這也就意味着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強調親情的包容和溫情。

隔代親情如何相處,應當給予更多的相處時間和溝通方式

相比而言,親情誠可貴,它對我們的影響是一輩子的。在現實生活中,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家庭不得不面對隔代親情教育的問題。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長輩和晚輩在很多方面會存在隔代矛盾。如果不能很好地消除這種矛盾,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那麼,要解決這樣的問題,該從哪方面入手呢?

其實,親情的無價與包容,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善良的人性,它能夠接納你不小心犯下的錯誤,在你最孤立無援的時候,伸出援手的只有親人。特別是現在非常普遍的隔代親情相處模式裏,老一輩的過度溺愛和疏於照顧都是不可取的。作爲父母,應當爭取更多的時間與孩子相處,在作出正確表率作用的前提下積極拓寬與孩子的溝通渠道;作爲老人,應當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及時交流與溝通,這對於化解隔代矛盾是大有好處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