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開元時期,社會經濟達到空前繁榮,這樣的繁榮背後卻也埋下了“安史之亂”的種子,這場內戰使得唐王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也促使唐代開始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那個強盛的朝代就這樣在這場戰爭中四分五裂。

唐玄宗

其實唐朝的隕落早在“安史之亂”前,而使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是被世人譽爲“千古一帝”的唐玄宗。

當然,“安史之亂”的原因是有很多方面的,是各種社會矛盾的集中表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統治階級與人民之間的矛盾,還有皇宮內部動亂以及朝廷的動盪和地方割據勢力等等,各種矛盾激化這與統治者唐玄宗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說唐玄宗其實是這個歷史事件的主要推動者。史載:"玄宗御極多年,尚長生輕舉之術,於大同殿立真仙之像,每中夜夙興,焚香頂禮。天下名山,令道士、中官合練習礁祭,相繼於路,投龍奠玉,造精舍、採藥餌,真訣仙蹤,滋於歲月"。

起初唐玄宗是一個廣開言路、出類拔萃、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辦事幹練果斷的明君,到了開元之治晚期,唐玄宗見到太平太久昌盛不衰的跡象,便喪失了向上求進的志向,只貪圖享受,重用奸佞之臣,受其蠱惑信奉神鬼道符,以這些求平安昌盛,不理朝政。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唐玄宗更耽於享樂,寵幸楊貴妃,政治癒加腐敗。史載:"宮中供貴妃院織錦刺繡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熔選,又數百人,貴妃姊三人歲給錢千貫,爲脂粉之資,每構一堂,費千萬計"。

楊貴妃

而楊國忠因楊貴妃得到寵幸而繼任李林甫出任宰相,只知搜刮民財,以致羣小當道,國事日非,朝政腐敗,社會底層百姓苦不堪言,社會矛盾愈加激化。

這些唐玄宗年間的政治腐敗直接導致安祿山有機可乘,使得唐王朝漏洞百出,小人橫行,有才之人卻沒有用武之地,軍事、經濟更是難以前進。這些問題與矛盾也是促使“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

都說忠言逆耳利於行,但唐玄宗沉溺於享受玩樂之中卻再也聽不進任何忠言,安於現狀。而李林甫最善於揣測唐玄宗的心意,經常在唐玄宗身邊離間皇帝與大臣們的關係,讓唐玄宗信任他,曾將一年各地之貢物賜予李林甫,使得朝廷風氣更加腐敗,這種攀附、讒佞之風日益猖獗。

李林甫

之後唐玄宗又把國政先後交由李林甫,李林甫爲了自己的丞相之位,利用自己的權利,對底下的武將能人打壓流放,杜絕言路,排斥忠良。騙取討好唐玄宗,使得玄宗對自己更加信任。安祿山看到契機便阿諛奉承李林甫,獲得李林甫的提拔。並令安祿山掌握了邊防的兵權。

底層百姓靠的就是土地收入,但是由於土地兼併日益嚴重,王公貴胄大肆斂財,擴建屋舍,掠奪民田,使得老百姓哀聲一片,敢怒不敢言。如今朝廷政治越發腐敗,稅收也隨意加重。這真是上有稅收,下有打壓。生產跟不上,導致唐王朝的民心就這樣日漸丟失。

《新唐書·兵志》所記載:"天寶八載,停止折充府上下魚書,是法令正式承認'無兵可交',停止上番的事實,折充府的活動乃全部停止"。這是天寶八載時期,由於均田制受到破壞,貧富差距太大,導致這府兵制(唐王朝維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的核心兵制)也愈發不管用了,人們不願意參軍,擔任地方府兵,李林甫則下令廢止了府兵制。

募兵制的出現雖然可以能夠招到很多兵,但是不夠完善,這些兵中有很是胡人,並不忠誠。後面帶來的細作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訓練怠解,很多士兵懶散。

像一些重點關卡纔會審查士兵的素質與忠誠度。而在別的地方,官員們更是懶散不管這些,審查就如同虛設一般。因爲招募的兵士都是一些無賴之徒。這些人在後來玄宗發動的戰爭中不但沒有奪得勝利,反而招致了更多的失利。那些偏遠地區,例如東北地區真的是天高皇帝遠,所以招募的人都不經挑選。而安祿山就是在此地順流而上,勢力大增,成爲了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的節度使。

安祿山

當唐玄宗晚年時期,唐玄宗對於唐朝的危機絲毫沒有察覺,反而向外發動了一系列的戰爭。政治腐敗與黑暗,影響了將領的貪功求官的慾望。便出現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安祿山就是看到這個契機,壯大自己爲日後的叛變積蓄力量。爲了挑起戰爭,並在戰爭中立功受賞,加官進爵,邊鎮的很多將領肆意挑釁,使得邊境戰亂不斷,玄宗的好戰對此又是火上加油。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唐朝大傷元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