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武則天大家不陌生吧?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權謀、智商以及政治手腕不讓鬚眉,就連當時的“斷案神探”狄仁傑都被她擺佈得服服帖帖。

然而人們對於她的侄孫女武惠妃卻知之甚少。

說實話,武惠妃的“宮鬥水平”不在其祖奶奶武則天之下。

想當初武則天爲了上位當皇后,不惜害死自己的女兒嫁禍王皇后,講真這是令人恐怖的“苦肉計”。

(武則天掐死女兒)

武惠妃卻比祖奶奶高明多了,她爲了上位當皇后,一日之內害死了妨礙她上位的三位皇子,其中包括一位皇太子。

換言之三天之內害死了皇上的三個親生兒子,下令處死三個兒子的恰恰是父皇。

武惠妃“借刀殺人”之計比祖奶奶的“苦肉計”高明多了,皇上到死都沒有意識到自己被女人利用了,並且一直把她當做皇后對待,這讓後人思之極恐。

有道是“人在做,天在看”,欺人易,欺天難,武惠妃最後的結局出人意料……

話說武惠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她的身份很特殊。首先她是武則天的侄孫女,也就是說武惠妃的父親武攸止是武則天的堂侄。

(武惠妃)

武惠妃的父親死的早,從小她被武則天撫養在宮裏,頗受祖奶奶的喜愛。

隨着年齡的增長,當時的唐玄宗李隆基發現武惠妃長得越來越漂亮,於是就把她封爲了貴妃,這算不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呢?

武惠妃肚子很爭氣,在皇后無子的情況下,接連爲李隆基生下了四子三女。

其中長子李瑁後來被封爲了壽王,18歲時迎娶了楊玉環爲妃。

這就是武惠妃身份特殊之處:即武惠妃最初是楊玉環的婆婆,楊玉環在婆婆武惠妃死後,才成了李隆基的楊貴妃,當然這都是後話。

話接前言,武惠妃因爲生了“四子三女”,母以子爲貴,她就產生了當皇后的念頭。

但是當時李隆基已經把長子李瑛立爲了太子,李瑛是李隆基和趙麗妃之子。武惠妃要想當皇后,必須“廢長立幼”,即廢了太子李瑛,立自己的兒子李瑁爲太子”。

(太子李瑛)

武惠妃仗着得寵向李隆基吹枕頭風。

有人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爲零,同樣陷入溫柔鄉的男人智商也不高。李隆基竟然答應說:“等明天我試探一下羣臣的意思”。

到了第2天上朝時,李隆基提出要立武惠妃爲皇后的建議。當時宰相張九齡馬上提出反對,他說:“我們剛把朝中武氏後人肅清,(張九齡指的是武則天去世後,李唐後代奪回了曾經被武則天霸佔的江山)現在又立武則天的後人爲皇后,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李隆基一聽有道理,自己帶頭奪回了李唐天下,現在豈能復辟。於是就打消了立武惠妃爲後的念頭。

不過從那以後,李隆基以皇后之禮對待武惠妃。

武惠妃的所作所自然引起了太子李瑛的不滿,當時對武惠妃不滿的還有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

武惠妃動了太子李瑛的蛋糕,太子不滿理所應當,其他兩皇子爲什麼對繼母武惠妃不滿呢?

原來李瑤和李琚看到武惠妃得寵,二皇子的母親自然失寵,母親鬱鬱寡歡,兒子看看在眼裏,痛在心頭,於是和太子李瑛結成了同盟。

這就是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道理。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貴妃集團”和“太子集團”爭權奪利的局面。在張九齡當宰相的時候,他是維護太子集團的正統性的。

到後來張九齡被罷免宰相之職,取而代之的是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是個趨炎附勢的小人,他看到武惠妃受皇上的恩寵,於是攀附巴結“貴妃集團”,經常在皇上面前詆譭陷害太子。

武惠妃經常在李隆基耳邊吹風說,“太子李瑛和其他兩王李瑤和李琚,總有一天要把我害死,嗚嗚……”。

有一句話叫做“謊言說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李隆基逐漸對三個兒子產生了想法。

武惠妃很會把握火候,在暗中不斷挑起和太子之間的爭鬥。每次又表現出自己很無辜的樣子,久而久之,李隆基對三個兒子厭煩到了極點。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當時機出現時,武惠妃決定畢其功於一役,將三位皇子一網打盡。

某一天,武惠妃佯裝宮中進入賊人,緊急向三位皇子求援,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不知是計,急忙披掛整齊,手持兵器帶着軍隊進入了後宮。

就在這當兒,武惠妃假裝驚慌失措向李隆基哭訴救命,說三王要造反殺死他。

李隆基急忙到後宮一看,果然看到三王帶着兵馬來到了後宮,盛怒之下,李隆基把三王廢爲了庶人,沒過多久三王先後去世。

有人說是武惠妃派人毒死了三位皇子,以武惠妃的心機和手段還真有可能,這就是歷史上“武惠妃一日害三王”的史實。

武惠妃清除了障礙,自然喜不自勝,但是她常常被噩夢驚醒。

原來她的良心受到了道德的譴責。這和當初武則天害死王皇后和蕭美人害怕貓一樣的道理。

武惠妃常常夜不能寐,剛一入睡就夢到三王向他索命,李隆基越寵她,她的良心越發的痛:“我還是人嗎?我把人家的孩子都害死了!我怎麼這麼心狠毒辣呢?”

(武惠妃和李隆基)

武惠妃一邊受到道德的譴責,一邊兒被噩夢所折磨,夢中的情景讓她不寒而慄:“說謊話騙人的女人要下油鍋過刀山……”。

武惠妃經受不住精神的折磨,最後竟然被活活嚇死的。此時李隆基傷心欲絕,他還被矇在鼓裏,追諡她爲貞順皇后。

不過蒼天有眼,在唐肅宗李亨繼位後,查明事實,取消了其皇后的一切祭祠,唐代宗繼位後,廢除了其貞順皇后的諡號,最後武惠妃被打回了原形。

文/秉燭讀春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