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言志,歌永言”,詩詞文章,都是作者內心情感的抒發,感情豐富的詩人往往能夠寫出更動人的詩篇。詩仙李白就是一個內心感情特別豐富的詩人,他喜歡遊山玩水,也熱衷於結交朋友。

在此處分別後,就要像蓬草漂泊萬里

李白寫給朋友們的詩,留下了許多千古傳頌的經典,最爲人熟知的,就是《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用眼前的桃花潭水做比喻,非常直白地抒發對朋友的深厚感情。

除了這首《贈汪倫》,李白還有很多寫給朋友的名篇,比如寫給孟浩然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寫給杜甫的“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還有一首《送友人》,雖然詩中送別的友人並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名字,但這首詩歌卻記錄了李白和友人之間萬古流芳的深情厚誼。

送友人

唐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除了寫愛情,古代詩歌中就屬寫友情的詩歌最多了,從《詩經》開始,便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的吟唱。李白的朋友不分階層,不分等級,從王侯將相的賀知章,到平民百姓的汪倫,都和性格爽朗的李白交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青翠的遠山橫亙在北城之外,清澈的河流繞着東城流走。“青”與“白”兩個顏色詞相對,“青”寫出山的青翠,“白”寫出水的清澈,“橫”與“繞”兩個動詞相對,“橫”寫出山的起伏,“繞”寫出水的曲折。簡簡單單十個字,就勾勒出了一幅青山綠水圖,也營造了一個和友人分別的自然背景。

李白的性格一向是灑脫的,他筆下的分別也是灑脫的,雖然深情卻不哀傷,因此分別的環境也是寥廓秀麗的,既不像《詩經.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悲傷迷茫,也不像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的痛徹心扉。

“此地一爲別,孤蓬萬里徵。”在這個地方分別後,我們就要像那隨風飄蕩的蓬草一樣,各自奔赴萬里之外。孤蓬,孤單的蓬草,“孤蓬”是古詩中專門用來代表遠行朋友的意象,因爲蓬草乾枯後根株斷開,遇風飛旋,很像遠行的人。

李白寫給杜甫的《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中有“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杜甫寫給李白的《贈李白》中也有“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離別之際相對無言,唯有班馬發出蕭蕭長鳴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詩人的想象力總是那麼豐富,除了“孤蓬”這個形容遠行朋友的意象,李白接下來又想到了“浮雲”和“落日”兩個意象,清代王琦註解《李太白集》時評論道:“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

在天空中漂浮,行蹤不定的浮雲,就像四處漂泊的遊子,依傍着山川沒有馬上下沉的落日,那依依不捨的樣子就像是捨不得朋友遠去的故人。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孤蓬、浮雲、落日連着三個意象已經將朋友之間的離別的寫得深情感人,但詩人最後還寫出了第四個意象:班馬。和朋友揮手告別,沒有直接寫人物的心情,而是寫馬兒似乎都不願離開同伴,發出了蕭蕭的嘶鳴聲。

讀到這一句的時候,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班馬”是不是寫錯了,不應該是“斑馬”嗎?其實不然,“斑馬”是熱帶草原常見的動物,李白的年代自然是不會看到斑馬的。

“班馬”是指離羣的馬,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馬之聲,齊師其遁。”聽到離羣之馬的嘶鳴聲,因此判斷齊國的軍隊已經遁去了。《詩經.小雅.車攻》:“蕭蕭馬鳴,悠悠旆旌。” 獵罷歸來的馬兒蕭蕭長鳴,旌旗獵獵作響隨晚風輕輕飄動。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失羣班馬,迷輪亂轍。”離羣的班馬,是迷茫慌亂的,連路也不認識了。

唐代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評價詩歌的藝術特徵時說:“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無一字直接述說自己的情思,而情思卻在景物的描繪中得到了最完滿的表現。“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便達到了這樣的效果,離別之際,沒有一個字寫人物的心情,所有的不捨都含在了這蕭蕭的班馬嘶鳴聲中,餘韻悠遠。

讀懂了“班馬”背後的深意,也就讀懂了李白對朋友的真摯感情,青山、白水、浮雲、落日、孤蓬、班馬,所有的訴說不盡的感情,都融入到了這些意象和景物當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