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1900年6月17日:由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八国联军攻陷中国天津的大沽炮台。1900年,提督罗荣光率守军及义和团在大沽口炮台迎击八国联军,为大沽口炮台之战。

此次炮战中,有人说八国联军使用了毒气弹。

那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怀疑使用毒气弹,主要是来自于一些描述。

清代的《西巡回銮始末记》中曾有详细描述:“城内惟死人满地,房屋无存。且因洋兵开放列低炮之故,各尸倒地者身无伤痕居多。盖因列低炮系毒药掺配而成,炮弹落地,即有绿气冒出,钻入鼻窍内者,即不自知殒命,甚至城破3点钟后,洋兵犹见有华兵若干,擎枪倚墙,怒目而立,一若将欲开枪者,然及逼近视之,始知已中炮气而毙,只以其身倚戗在墙,故未仆地。”

1900年7月11日,八国联军向驻扎在陈家沟和小树林一带的武卫左军大营发射。几发毒弹飞来,清朝军队还按以往躲炮弹的办法,藏在掩体后面。但是,毒弹爆裂,绿烟弥漫,不论房前房后、屋里屋外,闻者即死。

《清史稿·聂士成传》对此有所记载:“径攻紫竹林,喋血八昼夜,敌来益众,燃毒烟炮,我军稍却”。

《万国公报》也有“按列低毒大炮炸裂时,绿气四散,触者即死,故西国列入弭兵会中。此次英国铁甲船到津运此炮2尊,放过数次,有一次中一炮台,台人一时均死;又一次适军中购到马600匹,中之即死”的记载

《遇难日记》记载“7月10日,下午从英国新运到大炮二尊,名列低炮,此炮自制就以来,只于非洲交战时用过一次,据闻炮弹开放后,在一百码地内之人,一闻其气,无不晕死。”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说,这些描述都是以讹传讹或者误解。

事实上,八国联军没有在天津战役使用过毒气弹。

略有军事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

人类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毒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而且,最初使用的氯气非常原始,并不能用火炮发射,需要通过氯气罐直接释放。氯气释放以后,需要通过大风吹到敌人阵地,对敌人造成杀伤。

显然,在10多年前的1900年,说英国人就掌握了用火炮发射毒气弹技术,基本是不可能的。

所谓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同时,英国人在南非布尔战争使用了毒气弹,也缺乏可靠的证据,只是以讹传讹。

目前所有毒气弹的描述,毫无意外的都是听说,没有任何一个人亲历了毒气弹。

以氯气这种毒气来说,它的致死率并不高,传播速度较慢,会留下大量活口。

这种情况下,却没有人经历毒气弹,也是不可能的。

同时,一些描述比如“保持射击姿势而站着死”“闻到就死”“迅速就死”,都是同氯气弹的特性完全不符合。

氯气是一种原始的毒气,并非现代化的神经毒气。

它的致死率并不高,致死的速度有限,更不可能闻到就死。只要士兵果断放弃阵地逃走,或者用湿毛巾堵住口鼻,毒气对他们的伤害很有限。

最初德军的氯气战,法军的阿拉伯骑兵就曾用浸透马尿的毛巾捂住脸,毒气就几乎失效了。尿液对毒气,有中和的效果。

即便没有尿液,用普通的水加上布料,也有很好的效果。

另外,被毒气所杀,死者死前也会遭受很大的痛苦。

氯气会导致上呼吸道粘膜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这是非常可怕的过程,死者会受惊疼痛和窒息折磨。

死前,死者多会翻滚呼叫,七窍流血,面目狰狞,绝对不可能站着死。

说八国联军发射毒气弹的一些人,往往刻意回避了一些历史资料。比如:英军中萨维奇·兰德尔在《中国与联军》中写道:“敌人掉转炮口向我们……开炮,而且炮打得极其准确。……对他们的炮手的惊人的射击技术真当给以最大的荣誉。从列低史密斯来的‘可怖’号的士兵们说,同中国的激烈而且打得准确的炮火比起来,列低史密斯来的炮火不过是儿戏而已”。

“七月十一日早晨从三点半到七点半这一段时间内,中国人的炮击非常可怕。架设在土围子上的‘阿尔及灵’舰的四英寸大炮正在向天津城倾泻苦味炸药,而这时,中国人正在想尽一切办法用他们最好的克虏伯大炮努力压住英国大炮的火力。”

这份资料写的很清楚,毒气弹其实是苦味酸炮弹。在当时,苦味酸炮弹是一种新事物,具有很强的爆炸和燃烧性,强于普通的黑火药炮弹。后来日军在日俄战争中的大胜,就要归功于苦味酸炮弹。

而苦味酸炮弹爆炸后,会形成黄绿色的烟雾,有轻微的毒性,对眼睛和呼吸道都有破坏作用,但绝对不会造成死亡。

而当时普通炮弹爆炸,硝烟不可能是黄绿色,所以苦味酸炮弹很容易识别。

实际上,在英军参加的布尔战争中,他们使用的这种3英寸速射炮,就是苦味酸炮弹。

这种炮弹本来是海军炮,射程远又威力大,被陆军卸下使用,专门用于攻坚作战,战果辉煌。

此次八国联军侵华,英国海军军官珀西·斯科特,率领英国海军巡洋舰“可怖”号从南非战场直接驶往中国, 舰上运载的3英寸(76毫米)口径速射炮被运送登陆, 参加了联军攻打天津和北京的战役。 珀西·斯科特的回忆录《我在皇家海军五十年》中,详细介绍了这4门苦味酸火炮的使用。

同时,英舰“阿尔及灵”号上的两门4英寸(102毫米)口径速射炮也从大沽运抵天津,也是使用苦味酸的火炮,是所谓的列低炮。

可以说,所谓的毒气弹炮就是苦味酸炮,分为76和102毫米两种口径,这应该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相关的资料非常多,这里也就不再引用了,毕竟不是写论文。

这几门火炮发挥了很大作用,压制了清军的火炮,给清军造成很大伤亡。其中4门较轻的3英寸火炮跟随八国联军前进,一直到了北京使馆区。

战争结束后,4门火炮又运回天津,重新安装在可怖号军舰上。

为什么清军会误认为这是毒气弹火炮呢?

原因如下:

第一, 苦味酸火炮的威力大,超过普通炮弹,给清军造成很大伤亡。清军不能理解这是新式炸药,就怀疑是毒气弹;

第二, 苦味酸炮弹爆炸时,确实会出现黄绿色烟雾以及刺激性味道,导致眼睛和呼吸道不适,很多人就误以为这是毒气弹。

第三, 清军为自己的无能掩饰。从天津战役开始到北京失守,清军作战都很差劲。这种情况下,清军基层官兵为了减轻自己罪责,虚构敌人使用毒气弹火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无论八国联军如何坏,他们并没有使用过毒气弹。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