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其统治手段之高,奴役人民之狠,历来王朝都得干拜下风。就是因为统治手段太周全,导致科技和思想远远落后于外国,最终被西方列强轰开了国门。

清政府故步自封的做法让后人一提起来就咬牙切齿,大骂清朝腐败无能,就知道对内奴役人民。其实,清朝初期还是很有实力的,当时八旗也是靠着先进的火炮打下了万里江山,其火炮运用技术不输于明朝,要是清朝再接再厉,也不会造成世界脱轨,也就没有后来的丧权辱国了。

为什么火炮威力大,清朝后期就是不去大力发展了?有人说天下太平了,就没必要留着这么厉害的大杀器,再说满人本来就比汉人少,要是再研发先进大炮,很可能是自掘坟墓。这个事说来说去,还是跟清朝的统治者有关,康熙是清朝有名的圣君,看看他当政时的火炮发展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一路东征到黑龙江流域。野蛮的哥萨克骑兵扛着枪,拉着炮侵入我国东北地区,这些毛子每到一处村子,烧杀抢夺无恶不作,当地部落称他们为罗刹,就是恶鬼的意思。那时康熙正两头忙,既要跟南方的三藩打仗,又要防范西边的葛尔丹,一时无法分兵黑龙江。毛子趁此机会建立了军事据点雅克萨城堡。

1684年,康熙成功打败吴三桂,扑灭三藩之乱,随后整军备战,开始集中精力解决沙俄入侵问题。这是清军第一次与西方强国作战,一开打,沙俄的燧发枪大显威力,压得清军压寸步难行。首战失利传到北京让康熙很镇惊,在朝堂上询问大臣该如何应对这不利局面。一位叫做林兴珠的汉臣回答,可以利用棉被阻挡火枪的冲击力。康熙觉得不怎么样,洋人的火枪威力比较大,披太多的棉被不便于行军打仗。

林兴珠接着回答,除了棉被,还有滕牌可以防火枪。

原来林兴珠年轻时曾跟着叔父林日胜追随郑成功对抗过清军,他亲眼所见藤牌兵的作用,对于预防八旗兵的箭矢和火枪很有奇效。为了证明所说属实,他差人取来藤牌,当专利安排六个人表演滚牌是如何防御弓箭与枪弹的。康熙看完很满意,不过为了增加防护力,下令把藤牌升级,重型滕牌加一层旧棉,轻型滕牌加两层旧棉,让棉被和滕牌的功能合二为一。

为了尽早歼灭这帮沙俄骑兵,康熙专门从山东山西河南三省挑选精壮士兵500人加以训练。这些精兵个个身着虎衣,手持藤牌和长刀,被人称为虎衣藤牌军。

一个月后,虎衣藤牌军抵达雅克萨城郊,两军在江边对战。藤牌军率先渡水出击,哥萨克骑兵从来没见过这东西,远远看着他们举着滕牌像大帽子,都大喊大帽鞑子来了。沙俄毛子精得很,等藤牌兵靠近之后才射击。不过枪响之后,他们惊呆了,火枪的威力居然穿不透藤牌。此时藤牌军一拥而上,大长刀见人就砍,一下杀的毛子死伤过半。此次渡河作战,藤牌军大显神威,一举斩杀俄军30多人,俘虏15人,缴获敌船1艘,自身无一人伤亡。

此后,藤牌军越战越勇,立下的奇功越来越多。不光把哥萨克人打出了心理阴影,就连他们骑的战马也跟着不听使唤。平时威风凛凛的战马见到藤牌军的虎衣,不是站着打颤,就是胡乱奔跑,摔得沙俄老毛子个个鼻青脸肿。藤牌军乘机冲锋,轻轻松松打了胜仗。

几次对阵下来,哥萨克骑兵感觉胜利无望,最终举旗投降,并声称今后绝不再来雅克萨。然而沙俄鬼精得很,根本不讲信义,两个月后趁清军不备重新攻占发雅克萨城。康熙大怒,把藤牌兵扩充一倍,让林兴珠亲自率领赶赴黑龙江。藤牌兵不负众望,斩杀俄军800多人,打的沙俄没了脾气,最终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

藤牌军的神勇让康熙非常满意,在大加赞美藤牌军的同时,也越来越看不起西方火器,认为有腾牌军在,外国火器不足为虑。皇帝都开始轻视火器,下面的人也就不好说什么了,从那以后,官方和民间对火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直到英国人的到来才打醒了清朝统治者。

虎衣藤牌军是古人实战智慧的结晶,虽然帮助了清朝打败沙俄,但也给古人造成了错觉,认为火器威力不过如此,最终给清朝埋下祸根。1842年3月,英军攻占定海,清朝派遣精锐之师藤牌军迎战。随着一阵枪响,让清军失望的是,600多名藤牌军应声倒下,再也不复雅克萨城前的辉煌。而对面的英军见怪不怪,这些人跟非洲土著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打扮不一样,穿得跟老虎似的。

落后不见得挨打,但不思进取必定招来挨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