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國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其統治手段之高,奴役人民之狠,歷來王朝都得幹拜下風。就是因爲統治手段太周全,導致科技和思想遠遠落後於外國,最終被西方列強轟開了國門。

清政府故步自封的做法讓後人一提起來就咬牙切齒,大罵清朝腐敗無能,就知道對內奴役人民。其實,清朝初期還是很有實力的,當時八旗也是靠着先進的火炮打下了萬里江山,其火炮運用技術不輸於明朝,要是清朝再接再厲,也不會造成世界脫軌,也就沒有後來的喪權辱國了。

爲什麼火炮威力大,清朝後期就是不去大力發展了?有人說天下太平了,就沒必要留着這麼厲害的大殺器,再說滿人本來就比漢人少,要是再研發先進大炮,很可能是自掘墳墓。這個事說來說去,還是跟清朝的統治者有關,康熙是清朝有名的聖君,看看他當政時的火炮發展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17世紀中葉,沙皇俄國一路東征到黑龍江流域。野蠻的哥薩克騎兵扛着槍,拉着炮侵入我國東北地區,這些毛子每到一處村子,燒殺搶奪無惡不作,當地部落稱他們爲羅剎,就是惡鬼的意思。那時康熙正兩頭忙,既要跟南方的三藩打仗,又要防範西邊的葛爾丹,一時無法分兵黑龍江。毛子趁此機會建立了軍事據點雅克薩城堡。

1684年,康熙成功打敗吳三桂,撲滅三藩之亂,隨後整軍備戰,開始集中精力解決沙俄入侵問題。這是清軍第一次與西方強國作戰,一開打,沙俄的燧發槍大顯威力,壓得清軍壓寸步難行。首戰失利傳到北京讓康熙很鎮驚,在朝堂上詢問大臣該如何應對這不利局面。一位叫做林興珠的漢臣回答,可以利用棉被阻擋火槍的衝擊力。康熙覺得不怎麼樣,洋人的火槍威力比較大,披太多的棉被不便於行軍打仗。

林興珠接着回答,除了棉被,還有滕牌可以防火槍。

原來林興珠年輕時曾跟着叔父林日勝追隨鄭成功對抗過清軍,他親眼所見藤牌兵的作用,對於預防八旗兵的箭矢和火槍很有奇效。爲了證明所說屬實,他差人取來藤牌,當專利安排六個人表演滾牌是如何防禦弓箭與槍彈的。康熙看完很滿意,不過爲了增加防護力,下令把藤牌升級,重型滕牌加一層舊棉,輕型滕牌加兩層舊棉,讓棉被和滕牌的功能合二爲一。

爲了儘早殲滅這幫沙俄騎兵,康熙專門從山東山西河南三省挑選精壯士兵500人加以訓練。這些精兵個個身着虎衣,手持藤牌和長刀,被人稱爲虎衣藤牌軍。

一個月後,虎衣藤牌軍抵達雅克薩城郊,兩軍在江邊對戰。藤牌軍率先渡水出擊,哥薩克騎兵從來沒見過這東西,遠遠看着他們舉着滕牌像大帽子,都大喊大帽韃子來了。沙俄毛子精得很,等藤牌兵靠近之後才射擊。不過槍響之後,他們驚呆了,火槍的威力居然穿不透藤牌。此時藤牌軍一擁而上,大長刀見人就砍,一下殺的毛子死傷過半。此次渡河作戰,藤牌軍大顯神威,一舉斬殺俄軍30多人,俘虜15人,繳獲敵船1艘,自身無一人傷亡。

此後,藤牌軍越戰越勇,立下的奇功越來越多。不光把哥薩克人打出了心理陰影,就連他們騎的戰馬也跟着不聽使喚。平時威風凜凜的戰馬見到藤牌軍的虎衣,不是站着打顫,就是胡亂奔跑,摔得沙俄老毛子個個鼻青臉腫。藤牌軍乘機衝鋒,輕輕鬆鬆打了勝仗。

幾次對陣下來,哥薩克騎兵感覺勝利無望,最終舉旗投降,並聲稱今後絕不再來雅克薩。然而沙俄鬼精得很,根本不講信義,兩個月後趁清軍不備重新攻佔發雅克薩城。康熙大怒,把藤牌兵擴充一倍,讓林興珠親自率領趕赴黑龍江。藤牌兵不負衆望,斬殺俄軍800多人,打的沙俄沒了脾氣,最終兩國簽訂《尼布楚條約》。

藤牌軍的神勇讓康熙非常滿意,在大加讚美藤牌軍的同時,也越來越看不起西方火器,認爲有騰牌軍在,外國火器不足爲慮。皇帝都開始輕視火器,下面的人也就不好說什麼了,從那以後,官方和民間對火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低,直到英國人的到來纔打醒了清朝統治者。

虎衣藤牌軍是古人實戰智慧的結晶,雖然幫助了清朝打敗沙俄,但也給古人造成了錯覺,認爲火器威力不過如此,最終給清朝埋下禍根。1842年3月,英軍攻佔定海,清朝派遣精銳之師藤牌軍迎戰。隨着一陣槍響,讓清軍失望的是,600多名藤牌軍應聲倒下,再也不復雅克薩城前的輝煌。而對面的英軍見怪不怪,這些人跟非洲土著差不多,唯一的區別就是打扮不一樣,穿得跟老虎似的。

落後不見得捱打,但不思進取必定招來捱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