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全球規模最大且實力最強的海上戰力,美國海軍一直都是各國難以超越的對象。不僅是十餘艘噸位巨大的核動力超級航母與大量“宙斯盾”艦,美海軍的水下核艦隊——核潛艇部隊同樣不容小覷,其是全球最龐大的“水下全核部隊”。然而現在,這支核艦隊被發現恐怕遠沒有外界想象得那麼強悍……

據美國法院相關文件披露,爲美海軍提供“潛艇用高強度鋼”的最主要供應商,即布蘭肯公司,在約30年的時間內一直提供的是低質金屬,原因是該公司的一名員工僞造了實驗室測試數據。據悉,布蘭肯公司提供的鋼材與相關鑄件被交付給美國通用電船公司和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使用,二者負責爲美海軍建造核動力潛艇。

從相關內容來看,這些低質鋼材並不符合潛艇對高強度鋼的要求,在關鍵的“屈服度”指標上不達標。也就是說,當潛艇下潛到一定深度後,鋼材會因爲抵擋不住外界強大的水壓而被擠壓變形或開裂,這將直接導致潛艇沉沒和解體。

在此,我們不妨以30年這個時間節點來計算一下有多少美軍核潛艇可能有問題。目前看來,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的後5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後8艘、海狼級攻擊型核潛艇的後2艘,以及全部的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它們全是1990年及之後開工的。

截至2016年,弗吉尼亞級共開工建造了18艘,而其總的建造計劃爲28艘。即便僅以18艘來算,加上其他型號的核潛艇,至少33艘美國核潛艇使用了布蘭肯公司提供的不合格鋼材,這對美海軍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隱患。這33艘核潛艇宛如33顆定時炸彈,隨時可能因質量問題上演“艇毀人亡”的慘劇……

或許有人會問,美軍艦艇在交付前,不是都會進行“水下抗衝擊測試”嗎?即用水下爆炸的方式來檢驗艦艇和內部設備的抗衝擊波能力。同時,潛艇更會進行潛深試驗,以檢驗其是否能達到設計中的極限深度。既然上述潛艇都能正常入役,那爲何依然是“定時炸彈”呢?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雖然潛艇都有所謂的“極限深度”,但並不意味着下潛深度超過極限就一定會讓潛艇被水壓壓扁。在實戰中,爲了躲避敵方探測或攻擊,艇長有時會不得不冒着極大的風險,命令潛艇下潛到超出極限的深度。畢竟,潛得越深,敵方探測和攻擊的難度就越大。

至於潛艇交付前的抗衝擊測試與潛深試驗,雖然要求很嚴格,但基本都是在設計承受標準內。然而一旦到了真正的戰場上,敵方只會想盡一切辦法消滅對手,在反潛作戰中會不遺餘力地展開搜索,並投下大量反潛魚雷、反潛導彈和深水炸彈,不可能讓潛艇安心地處於極限範圍之內。

所以說,這些使用了低質鋼材的美軍潛艇或許可以在和平時期或低烈度戰場保證自身安全,一旦遇到高烈度的反潛作戰,極有可能不堪一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