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楚汉相争的失败者,最终在乌江边以自刎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有人说他败在刚愎自用,一次失败就把他打回原形,难道回江东卷土重来不好么?事实上项羽不回江东是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么简单?还真没那么简单!

项羽真的想在乌江边求死?错!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说的是在垓下之战中项羽虽然处于劣势,却没有失去抵抗的能力,从突围时的百骑到东城时的二十八骑,可以说是杀出一条血路。为什么会如此惨痛?是项羽所部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碰到一位“热心”老者,正是他的指路,让项羽带出来的百余骑损失殆尽,能跟项羽杀出来的骑兵无疑是较为强者,可以说是项羽的铁杆追随者。

在四面楚歌之后,项羽的局面相当被动,可以说连年的征战在楚歌声中人心浮动,但是,即使在重重包围之中,项羽依旧能杀出一片血路,他显然是不甘于束手待毙的。所以说项羽在乌江边自刎,绝对不是什么无颜见江东父老那么粗浅,昔日带出来的江东子弟,确实是自己的老底子,但是项羽还没有那么脸薄,连亚父范增都能被他无情的舍弃,他还有谁是不能负的?所以说项羽在乌江边自刎应该是觉得大势已去,哀莫大于心死,自己都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何必在折腾一回?

过江东?项羽能不能走得了?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这段话可以看出,项羽突出重围其目的就是逃跑,目的地是哪呢?度过乌江就是江东的地界。为什么说项羽想过江东没那么容易?首先,看看这位乌江亭长的前面一段劝慰之词,说江东虽然小,但是怎么说也有十数万人,足以让项羽在江东地界称王了。粗粗地看好像没有什么不对,但是细细品读会发现这话没有什么营养,为什么这么说?

当时的形势是刘邦已经基本上完成合围。即使项羽回到江东,且不说江东人民排斥不排斥他,就说其地理位置,短时间内偏安一隅是可能的。但是,想以此为根据地再行发展实力,卷土重来,先问问刘邦所部能不能给他这个发展的时间。项羽炙手可热之时,狂妄之下做出的上海民生之事太多了,江东人民也是有杆秤的,昔日的江东子弟都被打打完了,风光时对江东子民也没有多加关照,人家凭什么就能无条件接纳你?你一个乌江亭长的话能代表全体江东子民的心声?

其次,再来看看这位乌江亭长的后半句话,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意思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就自己这一条船了,想回江东赶紧!问题就在这船本身,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跟项羽拼杀出来的还有其他残兵,你项羽难道要独自逃走?如果带上残兵一起东渡,且不说船身允许不允许,就说这船的载重量也是个问题,重量越重,船的运行越慢,况且后有追兵的情况下,他们能走多远?恐怕他们划桨的速度还不如弓箭的速度。这样的情况下,想过江东?就问你能不能走得了!

江东是否能成为项羽的壁垒?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降左右司马各一人,卒万二千人,尽得其军将吏。下东城、历阳。渡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还定淮北,凡五十二县。

说的灌婴受命追剿项羽所部,在项羽自刎之后,灌婴对东吴的扫卷可谓是势如破竹,可想而知,项羽即使度过乌江到了江东地界,其结果会有奇迹发生?恐怕不仅没有,还会为江东百姓带去战火,既然自己的败局已定,对江东只有亏欠感,为什么还要让江东子民为自己所谓的霸业复兴买单?所以,江东不是世外桃源,不会成为自己的堡垒,反而会变成替自己陪葬的万人荒冢。

结语:项羽想不想过江东?想!能不能过江东?能!为什么没过?看不到希望!既然形势如此,项羽又何必执拗如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