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政信債,大多數朋友的認知還比較淺,情不自禁會拿P2P來作爲比較。實際上兩者之間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可謂是雲泥之別也不爲過。

今天大白就拿網貸資產和政信債進行一個對比,讓大家更清晰的認知政信債的情況。

首先我們要明白的一點是,政信債是一種底層資產,而P2P是一種交易渠道,我們這次拿來對比的是以消費借款、車貸、房貸等爲底層的網貸資產。

政信債的由來

地方債大家都聽說過,是地方政府發行的一種債券,是地方政府直接融資的方式之一。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間接融資方式,城投債就是其中一種。其實就是地方財政部門及相關部門和機構,通過財政撥款、注入土地或股權等方式,設立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公司,也就是所謂的城投公司。

這些公司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籌備資金,這些債券就是城投債了。所以城投債其實也是企業債的一種,雖然不是由地方政府直接發行,但也是有地方政府隱形擔保的。

這裏我們在提一下政信債和城投債的區別,政信債是城投債的一種,只不過政信債的融資方股東背景必須是某某國資委、某某財政局或者其他政府下屬機構,擔保方的股東背景要求也是如此。

當然,政信債在資金用途上也有要求,即資金必須用到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上。所以,並不是所有城投債都是政信債,投資時要會區分。

政信債與P2P網貸有何不同?

1、融資方性質不同

政信債的融資主體是政府平臺公司,實際控制人是政府機構,屬於企業融資,資金用途主要是用於公共基礎項目建設。

網貸借款主要以個人融資爲主,企業融資爲輔,因限額要求,多爲小額分散的個體,屬於次貸資產,並且資金用途主要是用於個人消費。

2、銷售渠道不同

政信債的銷售渠道主要以資管計劃、交易所定向融資、信託爲主,部分還會通過銀行櫃檯售賣給當地羣衆,大部分是線下合同形式購買。

網貸資產主要通過P2P在互聯網線上面向大衆,但大部分P2P平臺自身風控差,續標假標較多,玩資金池遊戲,壞賬嚴重。

3、產品利息限額不同

政信債一般會成爲資管、交易所、信託產品,起投在5萬、10萬不等,信託則100萬起;總募集額度一般在3000萬到2億;期限1-2年,利息一般在8%-9%,不會高於10%。

網貸資產一般在P2P平臺銷售,起投在500,1000不等,甚至100元;一個標的額度個人借款不能超過20萬元,企業借款不能超過100萬元;期限1-12個月,利息一般在10%以上,新手利息不低於20%。

這樣對比看來P2P的門檻低,利息高,而政信債的門檻高,利息中規中矩。

4、政策期不同

政信債處於監管初期,再加上是地方政府融資,屬於地方債務,用途用是城市建設,所以政策上是很寬鬆的。

但是近段時間來,由於大基建興起,ZY放水較多,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資金更加充足,也在壓降融資成本,政信債的收益也迎來考驗。從另一方面來看,地方財政寬裕也意味着政信債風險也會降的更低。

網貸資產主要通過P2P平臺銷售,P2P目前是監管末期,在經歷3年的強監管模式下,P2P可謂是氣數已盡,曾經風光一時的各種大平臺也相繼倒下。

在三降模式和全面清退的節奏下,2020年P2P會更加艱難。

5、增信還款保障不同

政信債的還款來源最主要的是地方財政收入,以及施工項目的財政撥款。

其他增信方面主要有三部分:融資方或擔保方的信用評級、應收賬款抵押或土地資源抵押、地方信用及地方經濟財政情況。

網貸資產的還款來源主要還是借款人的回款。

其他增信來自P2P平臺的第三方擔保公司代償、履約險、風險保障計劃金等。

6、逾期壞賬處理不同

政信債極少出現違約狀況,主要集中在以貴州爲代表的貧困地區。如出現特殊情況的違約現象,第一時間是展期,可能延期還款,最長不超過90天。如果項目出現壞賬,無法還款的情況下會有第三方資產處理公司進行收購債權,最差也是回本金。

畢竟政信債影響的是地方信用以及未來發債,極少地方會拿自己的信用開玩笑。另一方面,如果發生了債務危機,還沒到延期那一步,地方也可以找國開行化解隱性債務危機。

國開行全稱國家開發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銀行,近兩年時間,國開行曾多次出手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危機。

當然了,我們挑選政信債產品最重要的還是選對經濟財政好的地方,主要以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爲主,部分有政策光輝的發展中地區(例如成渝城市羣)爲輔。

網貸資產因爲是次貸資產,本身借款人的資質較弱,容易發生逾期壞賬,再加上P2P騙子公司較多,僞造假標、續標繼續經營,玩擊鼓傳花遊戲,最終資金斷裂,留下爛攤子。

P2P平臺暴雷後,大部分都要造成5成以上的損失,極少部分平臺能本金全回。尤其是一些騙子平臺和跑路平臺,基本上都不到有效的處理,即便立案也難以善了。

總結

政信債作爲地方政府的信用融資方式之一,有着地方政府隱性擔保的光輝,資金用途是用於地方城市建設,有着財政撥款和都地方財政收入作爲還款來源,只要地方經濟發達,資金寬裕,風險就相對低很多。

網貸資產畢竟是民間借款,屬於次貸資產,本身借款的資質較弱,風險較高。再加上近幾年來強監管下,P2P平臺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更是加速了P2P的滅亡。

在經歷P2P的興起、繁榮、衰弱、滅亡後,大白髮現一個道理:任何投資都要順應國勢,順應政策,順應時代的變化,在安全的基礎上去琢磨如何提高收益,這纔是最重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