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直播電商在去年互聯網上悄然興起,而且今年受疫情的影響,許多傳統企業也紛紛上網,藉助線上平臺的優勢,帶動線下的生意。

就這樣,上個世紀90年代有着魔性背景音和洗腦廣告詞的電視購物,轉眼又開始在互聯網時代流行起來,除了網紅明星、甚至連你家鄉村長、央視記者都紛紛下場喊起"Oh my god,買它!"

據艾媒諮詢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用戶規模已增長至5.04億人,預計2020年將達5.26億人,直播電商銷售規模將達9160億元。

目前,直播帶貨的產品已經覆蓋了美妝、服飾、食品、家電、汽車,甚至火箭服務等各個行業,直播成爲了品牌、商家的標配。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直播,都能在短時間內爲商家帶來大規模流量促使其推出爆款產品。

不過,野蠻生長註定良莠不齊,光鮮的直播電商背後有不少不爲人知的內幕。

當下,絕大多數直播電商更多以低價吸引消費者,而且頭部主播議價能力較高,不少商家都在虧本清貨。在低價+抽傭+坑位費的模式下,商家很大一部分利潤被拿走,毛利率高的商家還能剩下一點薄利,毛利率低一點的商家,量走得越多虧得越多。

此前曾有媒體報道,樸西電商的負責人曾向他們透露,去年"口紅一哥"李佳琦在雙11當天的鏈接費爲15萬,分成比例爲20%,他們和李佳琦合作了5次虧了3次,雙十一當天更是虧了50萬。

還有網友曾爆料明星李湘直播帶貨,沒料到五分鐘內她一件貨都沒有賣出去,老闆哭訴虧哭,5分鐘花了80萬。

顯然,在直播電商的戰場中並不是遍地黃金,我們應該看到,20%直播電商成功的背後是80%直播電商的失敗。

此外,直播刷單、售假、涉黃、產品質量不過關等亂象也是直播電商的另一面。

直播電商模式下,用戶主要跟着主播走,很多時候消費者不在意主播賣的是什麼,而是基於對主播的信任以及整個賣場的氛圍產生購買慾望,所以消費者很容易產生衝動消費以及被誤導,甚至被欺騙的購物體驗。

中國消費者協會3月21日公佈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有37.3%的受訪消費者在直播購物中遇到過產品質量問題,僅有13.6%的消費者遇到問題後進行維權投訴,維權率過低更會滋長假貨的出現。

不可否認,直播電商當下很火,但我們需要真實的火爆而不是虛假繁榮。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密集營銷,部分用戶已經開始審美疲勞,相關部門也開始對直播進行一定規範。

6月17日,浙江省網商協會發布《直播電子商務服務規範(徵求意見稿)》,這也是全國首個直播電商行業規範標準。據悉,該標準將於7月份正式發佈。而在小編看來,直播行業即將迎來一波洗牌,一些亂象也將被清理出局,電商直播的未來發展也會得以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