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媽媽,你什麼時候帶我去遊樂場玩啊?我都好久沒去啦!”

“過兩天吧,媽媽最近工作太忙了!”

“媽媽,媽媽,兩天等完了,我們去遊樂場吧!”

“再等兩天吧,天氣預報說最近下雨,等天晴了我們就去!”

“媽媽,媽媽,天晴啦!遊樂園!遊樂園!”

“不是說了等兩天,等兩天嘛!你這孩子怎麼說風就是雨的!”

相信這樣的對話,大家都不陌生吧,小時候,父母用“等兩天”來“撫養”我們,長大後,我們用“等兩天”來撫養自己的孩子。

甚至還有專家給了它一個專屬的名詞,叫做“延遲滿足”,以此來區別於哪些對孩子有求必應、“及時滿足”的行爲。

“延遲滿足”爲什麼如此受家長追捧

通常情況下,我們對孩子使用“延遲滿足”的教育方式,主要是爲了剋制孩子的慾望,尤其是在大城市裏生活的孩子,無法在物慾橫流的社會懂得剋制,是她們同斌。

不僅如此,如果一個孩子學不會等待、忍耐,那他的性格當中很有可能會包含急躁的成分,而這會讓他們變得偏執、急功近利,對他們日後的發展極其不利。

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有意讓他們多等一會兒,再等一會兒。

可是,在很多家長開始嚐到了一絲甜頭,發現孩子不再總是吵着要玩具,鬧着要喫大餐時,他們的“延遲滿足”式教育就開始變味了:

家長只顧一味“延遲”,卻從不“滿足”孩子

如果從語法的角度來分析,“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這一個小短句中,“滿足”是主要的謂語動詞,而“延遲”則是動詞做副詞,用來修飾動詞“滿足”的,

所以說,“延遲滿足”的核心是滿足,而太多的家長都錯誤地把“延遲”當做了重點,對孩子提出的願望和要求一拖再拖,到最後等孩子不抱希望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盲目“延遲”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家長朋友們如果經常誤用“延遲滿足”式的教育方法,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出現以下的幾種現象:

1、懶惰、做事拖拉

父母的“延遲”,會在不經意之間向孩子穿第一個信息,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等一等再去做的。

而當孩子一旦接收到了這個信息,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懶,開始賴牀、上學遲到、晚上睡覺前纔開始做作業......

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埋怨孩子做事慢吞吞,還像烏龜散步一樣沒心裏一點也不着急,其實很有可能原因就出在了父母的“延遲滿足”身上。

2、喜歡說謊、敷衍他人

正確的“延遲滿足”,應該是推遲“滿足”那一刻的到來,而不是立刻兌現,可如果家長們反覆“延遲”,甚至始終沒有“滿足”孩子,就會讓孩子認爲自己被欺騙了,而爸爸媽媽只是在一直敷衍自己。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用“再等兩天”之類的話語富養,久而久之,他們也一定會學會敷衍和欺騙的。

敷衍作業、敷衍課堂、敷衍考試;

騙父母、騙同學、騙老師......

如果父母不及時糾正,嚴加管教的話,他們甚至會在走入社會之後,依然將“坑蒙拐騙”當做本事,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後果不肯設想。

3、信任危機加深,不願相信他人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被父母敷衍和欺騙之後,處於應激反應和自我保護機制的啓動,他們會對父母產生嚴重的信任危機。

如果一個孩子,不再相信父母說的話,那會是多麼可怕的情景啊,因爲不信任,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亭湖景區,甚至還會做出一些“逆反”的行爲。

而更可怕的是,當孩子認爲和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都不會和自己說真話,只是一味的敷衍罵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值得信任的人了,從此他們會對所有的人保持極高的戒備心,變得敏感、多疑、自私、狹隘。

就好比三國裏多疑的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這樣的戒備心和零信任,會讓我們孩子在之後的工作、生活、情感、婚姻當中,都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甚至會出現終止合作、背叛同伴的行爲。

4、爲了目標不擇手段

很多時候,孩子都無法理解父母以俄日贊、再而三“延遲”背後的苦心,誤以爲父母真的只是不想給子買耨個玩具或是零食。

這樣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萌生“偷”的想法,父母不給我買的零食,我就從超市偷出來,或者直接在超市裏偷偷喫掉,然後扔掉包裝袋毀屍滅跡......當孩子一旦養成了這種“自我滿足”的偷竊習慣,那他們也會變成一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孩子。

所以說,過分注重“延遲”的父母,很多時候非但沒能夠達到教毀孩子忍耐和剋制慾望的目的,反而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爲他們的更多不良習慣埋下伏筆,

因材施教,必要的時候“滿足”也要“及時”

每個孩子的年齡、性格、生長環境都是不同的,所以一概而論的教育方式當然是行不通的,如果“延遲”的分寸感把握不到位,“滿足”的時間掌控感把握不到位,都將會是一種失敗的教育體驗。

所以,我認爲,我們的父母們應該順應自家孩子的特點,合情合理的滿足他們的需求,比如:

對於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我們可以約定兌現承諾的時間,如果到時候父母違約了,也要受到孩子的小小懲罰,這樣就可以在剋制孩子慾望的同時,還能教會他們打破約定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

而對於性格偏,敏感、內向的孩子,父母可以“及時滿足”他們。或者在最後的約定日期還未到來時,“提前滿足”他們,但也必須和他們講清原因。

比如:當我們向孩子許諾下個月再買新玩具的時候,可以提前買好,並根據他們的表現,將玩具作爲“驚喜的建立”送給他們,同時還要告訴孩子:不買好就立刻拿出來,是不想培養他們自己有求必應的壞毛病。這樣一來,既照顧到了孩子的情緒,有能真正體現“延遲滿足”的教育意義。

總之,不曲解“延遲”背後真正的意義,才能在教育的過程當中,真正讓孩子自得到“滿足”!#家長#遊樂園#玩具收藏

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會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有意讓他們多等一會兒,再等一會兒。

可是,在很多家長開始嚐到了一絲甜頭,發現孩子不再總是吵着要玩具,鬧着要喫大餐時,他們的“延遲滿足”式教育就開始變味了:

家長只顧一味“延遲”,卻從不“滿足”孩子

如果從語法的角度來分析,“延遲滿足孩子的要求”這一個小短句中,“滿足”是主要的謂語動詞,而“延遲”則是動詞做副詞,用來修飾動詞“滿足”的,

所以說,“延遲滿足”的核心是滿足,而太多的家長都錯誤地把“延遲”當做了重點,對孩子提出的願望和要求一拖再拖,到最後等孩子不抱希望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盲目“延遲”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家長朋友們如果經常誤用“延遲滿足”式的教育方法,很有可能會讓孩子出現以下的幾種現象:

1、懶惰、做事拖拉

父母的“延遲”,會在不經意之間向孩子穿第一個信息,那就是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等一等再去做的。

而當孩子一旦接收到了這個信息,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會變得越來越懶,開始賴牀、上學遲到、晚上睡覺前纔開始做作業......

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埋怨孩子做事慢吞吞,還像烏龜散步一樣沒心裏一點也不着急,其實很有可能原因就出在了父母的“延遲滿足”身上。

2、喜歡說謊、敷衍他人

正確的“延遲滿足”,應該是推遲“滿足”那一刻的到來,而不是立刻兌現,可如果家長們反覆“延遲”,甚至始終沒有“滿足”孩子,就會讓孩子認爲自己被欺騙了,而爸爸媽媽只是在一直敷衍自己。

如果孩子經常被父母用“再等兩天”之類的話語富養,久而久之,他們也一定會學會敷衍和欺騙的。

敷衍作業、敷衍課堂、敷衍考試;

騙父母、騙同學、騙老師......

如果父母不及時糾正,嚴加管教的話,他們甚至會在走入社會之後,依然將“坑蒙拐騙”當做本事,甚至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後果不肯設想。

3、信任危機加深,不願相信他人

當孩子意識到自己被父母敷衍和欺騙之後,處於應激反應和自我保護機制的啓動,他們會對父母產生嚴重的信任危機。

如果一個孩子,不再相信父母說的話,那會是多麼可怕的情景啊,因爲不信任,父母說什麼孩子都亭湖景區,甚至還會做出一些“逆反”的行爲。

而更可怕的是,當孩子認爲和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都不會和自己說真話,只是一味的敷衍罵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值得信任的人了,從此他們會對所有的人保持極高的戒備心,變得敏感、多疑、自私、狹隘。

就好比三國裏多疑的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也不願天下人負我”,這樣的戒備心和零信任,會讓我們孩子在之後的工作、生活、情感、婚姻當中,都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甚至會出現終止合作、背叛同伴的行爲。

4、爲了目標不擇手段

很多時候,孩子都無法理解父母以俄日贊、再而三“延遲”背後的苦心,誤以爲父母真的只是不想給子買耨個玩具或是零食。

這樣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萌生“偷”的想法,父母不給我買的零食,我就從超市偷出來,或者直接在超市裏偷偷喫掉,然後扔掉包裝袋毀屍滅跡......當孩子一旦養成了這種“自我滿足”的偷竊習慣,那他們也會變成一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孩子。

所以說,過分注重“延遲”的父母,很多時候非但沒能夠達到教毀孩子忍耐和剋制慾望的目的,反而在不經意間傷害了孩子,爲他們的更多不良習慣埋下伏筆,

因材施教,必要的時候“滿足”也要“及時”

每個孩子的年齡、性格、生長環境都是不同的,所以一概而論的教育方式當然是行不通的,如果“延遲”的分寸感把握不到位,“滿足”的時間掌控感把握不到位,都將會是一種失敗的教育體驗。

所以,我認爲,我們的父母們應該順應自家孩子的特點,合情合理的滿足他們的需求,比如:

對於性格大大咧咧的孩子,我們可以約定兌現承諾的時間,如果到時候父母違約了,也要受到孩子的小小懲罰,這樣就可以在剋制孩子慾望的同時,還能教會他們打破約定是要承擔一定責任的。

而對於性格偏,敏感、內向的孩子,父母可以“及時滿足”他們。或者在最後的約定日期還未到來時,“提前滿足”他們,但也必須和他們講清原因。

比如:當我們向孩子許諾下個月再買新玩具的時候,可以提前買好,並根據他們的表現,將玩具作爲“驚喜的建立”送給他們,同時還要告訴孩子:不買好就立刻拿出來,是不想培養他們自己有求必應的壞毛病。這樣一來,既照顧到了孩子的情緒,有能真正體現“延遲滿足”的教育意義。

總之,不曲解“延遲”背後真正的意義,才能在教育的過程當中,真正讓孩子自得到“滿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