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在自家產品上盜用美的空調“有涼感無風感”廣告語,而被法院判決賠償對方50萬元的格力電器,在一年多之後重操舊業: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再次技術碰瓷“無風感空調”。由此,這也引發家電行業熱議:是格力空調的技術創新已經“黔驢技窮”,還是董明珠作爲網紅企業家可以“黑白顛倒”?

5月14日,格力電器2019年度網上業績說明會上,公司董事長董明珠在與投資者交流時,再次談及格力公司的核心科技時董明珠表示“格力的技術上有很多獨到的創新,例如無風空調,不是真沒風,而是風不吹人”。

隨後,董明珠這一言論再次於家電行業引發熱議和圍觀:首先,作爲一家公司的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怎麼就能隨口“黑白顛倒”,無風感空調明明是美的推出,而且已在市場推廣引爆多年,怎麼就成爲格力獨到的技術創新?其次,作爲一家上市公司,格力電器對於這種不實的信息,不加審覈就在股東大會上傳遞和釋放,已經涉嫌誤導投資者和公衆,如何監督上市公司負責人的這一行爲?

衆所周知,早在2015年美的空調就已經推出無風感技術,直擊傳統空調送風過程中“冷風太硬、風不自然”等缺點,通過在一個0.048平方米導風板上,設計1906個“排列有序、方向不一、大小各異”微型氣孔,共同組成最有成效的散風裝置,讓集中的氣流疏散成衆多細微的氣絲,從而在行業原創發明“無風感空調”,帶給衆多年輕主流消費羣體全新的“有涼感無風感”舒適體驗。

在此後的4年多時間裏,美的無風感空調相繼在一線市場上引發了同行的跟進,催生了包括柔風感、多風感、微風感、和風感等一系列模仿者。同時,美的空調無風感也實現“每年迭代”的科技創新進程,推出了包括舒適星、風語者、領鮮者系列無風感空調等一系列新品,在無風感基礎上又創造性地推出了雙水洗、換新風、巴氏高溫殺菌等健康功能。

對於格力電器來說,除了2018年在其京東商城官方旗艦店銷售的“臻淨爽”空調產品過程中,直接在產品功能宣傳上使用“有涼感無風感”廣告語。後經法院公開調查發現,格力空調這款產品根本不具備“有涼感無風感”的產品功能,此舉不僅涉嫌“虛假宣傳”,同時還存在“盜用同行廣告語”這一不正當競爭行爲。最終,格力電器被判決向美的空調公開道歉並賠償50萬元。該案判決後雙方均未上訴,格力已主動履行判決。

此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太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原告(美的空調)使用涉案的廣告語(有涼感無風啹)多年,做了大量廣告宣傳,被告(格力空調)作爲同行業經營者應該予以避讓。雖然廣告語沒有註冊,不像註冊商標那樣註冊後就能直接受到保護,但經過相當數量的使用並能夠識別商品或服務來源時,作爲未註冊商標,同樣可以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六條獲得保護。

就在市場上碰瓷“有涼感無風感”廣告語判賠不過1年多時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再次“故伎重演”,竟然在股東大會交流期間面對來自全國的格力電器投資者們“技術碰瓷”無風感空調,宣稱無風空調是格力的獨到技術。

其實這並非董明珠第一次“技術碰瓷”無風感空調。就在去年底董明珠在參加2019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高峯論壇時就公開表示:上市公司不能依賴於模仿或者跟隨,更多的方向和目標是來自消費者的需求。比如空調行業現在消費者最大的需求痛點,就是空調的副作用風給我們帶來人體的傷害,所以格力已經做到無風空調。

早在2015年美的無風感空調就已經上市,而格力空調在2019年才推出無風空調,期間4年的時間裏,格力沒有創新自己的技術和產品,而是採取了跟隨美的空調的產品技術方向。這顯然與董明珠一直強調的“自主創新,不模仿不跟隨”背道而馳。

不過,在一線市空調市場上,不只是格力空調的同行們,幾乎沒有聽說格力有無風空調產品和技術的儲備。就連經銷商們對於格力無風空調也沒有任何印象,表示從來沒有“賣過這款產品”。同樣,在衆多消費者眼中,無風感空調就是美的空調,格力突然冒出來一個無風空調,感覺就是“拾人牙慧”。

面對無風感空調,從最初的“廣告碰瓷”到如今的“技術碰瓷”,對於格力電器及其董事長董明珠來說,在這幾年的中國家電市場上,已經是“見怪不怪”。這一系列怪象背後,正是格力電器近年來在產品技術創新上的能力衰退,以及後勁匱乏。

====

家電商業觀察:洞察轉型變革期家電商業變革脈搏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