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作爲古代戰爭中最強大的兵種,對於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有着重要的影響。騎兵在古代戰爭中的地位就相當於現代戰爭中的坦克裝甲部隊,藉助馬匹的力量,騎兵有了無與倫比的機動能力和強大的衝擊力,在騎兵面前步兵就像是待宰的羔羊。

在距今約1萬5千年前的史前人類壁畫中,考古學家就發現了馬匹的形象。這就證明了史前人類就掌握了馴養馬匹爲自身服務的能力。在亞歐大陸北方的草原帶,生活在那裏的遊牧民族最早開始了大規模的戰馬馴養。

史前人類壁畫中馬的形象

公元前1200年左右,北方的遊牧民族多利亞人南下,直接導致了希臘邁錫尼文明的摧毀,同時亞洲東部的商王朝也數次遭到北方遊牧騎兵的南下入侵,不同的是商王朝憑藉其強大的實力將遊牧部族驅逐回北方。

不久之後,文明世界也向遊牧民族學習並掌握了戰馬馴養的技術。此時的文明世界是戰車的時代,由四匹馬牽引的戰車在戰場上橫衝直撞,無論是中國的商周時代還是古代埃及人、赫梯人,戰車都是那個時代戰爭的主角。

在馬鐙尚未發明的年代,戰車無疑是最好的選擇。但缺點也同樣明顯,戰車的造價過於昂貴,只有依靠強大的國力作爲支撐才能供養戰車部隊,春秋時代判斷一個國家強盛與否的依據就是根據戰車數量的多寡,能夠擁有一千量戰車的國家即“千乘之國”便是可以稱霸諸侯的大國。同時戰車所需戰馬的馴養極爲不易,要求四匹馬有高度的協調性,能夠同時奔跑、轉彎,比單個騎兵訓練困難許多。

春秋時期的戰車

所以在戰國中後期,世界上各個國家紛紛淘汰了昂貴的戰車部隊,轉而向遊牧民族學習建立了專業的騎兵部隊。相比於笨重的戰車,騎兵只需一人一馬,更爲靈活,對地型的適應能力更強,戰車無法通行的崎嶇地型,騎兵也能通過。戰國時期著名的“長平之戰”,秦國正是憑藉2萬5千騎兵從背後穿插迂迴將趙國軍隊圍困,最終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受限於馬鐙尚未發明,騎兵作戰時必須騰出一隻手抓着繮繩,同時馬鐙的缺失也使得騎兵速度受到影響,遠遠不及戰車的速度。

未裝備馬鐙的騎兵

最晚在東漢時期,騎兵歷史上劃時代的發明馬鐙首先在北方遊牧民族被髮明出來,隨後逐漸向世界各個文明地區傳播。馬鐙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騎兵的作戰方式,在馬鐙出現以前,在軍隊中騎兵主要是作爲步兵的補充兵種被應用,通常只是負責穿插、迂迴、包抄等輔助任務。但是在馬鐙出現之後,騎兵的雙手被徹底解放,在戰馬的高速奔跑中騎兵也可以雙手揮動兵器作戰而不用擔心掉落馬下。由此,騎兵正式取代步兵成爲軍隊中的主力兵種,古代強大的帝國無不是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部隊作爲國家的戰略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