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新茶季,是不少茶友屯茶的重要時節。也是許多茶商賣茶高峯期,各種營銷活動層出不窮。許多茶友着急收茶,生怕晚了一步就屯不到好茶,總是樂於搶購“預售”、“團購”、“衆籌”等“優惠”茶品。

時常收到茶友反饋:爲什麼買的別家茶有生澀感,是不是低溫乾燥導致的?存一存會不會好起來?

首先,我們要明確,並不是所有的白茶都會越存越好。只有原料乾淨、內質厚重,工藝到位,倉儲良好,才能存出有價值的好茶。

其次,生澀感白茶,後期存儲中“生”味易褪,“澀”感難消。同時,一般生澀感重的白茶,滋味普遍淡薄,香氣弱,耐泡度低,不具備太高的存儲價值。

再次,白茶生澀感與低溫乾燥無關,雖然高溫可以揮發青氣“生”味,但是生澀感主要在於萎凋不足,萎凋不足的生澀白茶,即便通過高溫乾燥,去除生青氣,依然無法掩蓋澀感,呈現不出醇和滋味,沒有太高的收藏價值。

白茶工藝極簡,只經萎凋與乾燥。這裏的萎凋與乾燥,其實大有學問。不同的萎凋方式,萎凋程度的輕重;不同的乾燥方法,乾燥溫度的高低;以及工藝歷時長短與操作細節的不同,都對一款白茶的品質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款萎凋適宜,並篩及時的白茶,即便還未乾燥,半成品階段,也不應該有粗重的生澀感,而應該是略顯青氣帶青香,一兩泡過後,青氣便褪去,呈現清香、花香等茶香,滋味柔純飽滿,茶味足。乾燥是爲了進一步醇化,降低含水率,利於後期存儲轉化。

對比一些萎凋不足,高溫乾燥的白茶,容易發現,這類白茶湯感淡薄,耐泡度低,葉底氣息與綠茶近似,即便少了青氣,依然是半生半澀的粗劣茶品。不值得費心收藏。

一款正味好茶,不僅講究良好的生態,優異的品種,乾淨的青葉,更需要到位的工藝,通透的萎凋走水。如果是收藏,還需要關注這款茶的“活”性、合宜的含水率,以及合理的包裝與倉儲。

急功近利出不了好茶。“活”着的白茶,才能越陳越香。

一杯好茶,不僅需要匠心,更需要時間的醞釀,歲月的沉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