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宋代的蘇軾是很多人都喜歡的文人,因爲他的真性情。

林語堂評價他,蘇軾這個人,渾身都有魔力。

他文采不俗,才高八斗,鋒芒畢露,敢跟正統叫板。

哪怕遭遇一貶再貶,被流放南荒,飽受顛沛流離,心態仍舊特別好。

貶到黃州,盛讚黃州好豬肉,將當時賤價的二師兄肉煮成了人間美味。

貶到了嶺南,有喫不完的鮮荔枝,心安處是吾鄉。

再往南,到了當時荒蕪一片的海南島,也有天涯何處無芳草的豁達。

但在歷史上很多人常常忘記了,在東坡老倌光芒萬丈的身影后,還有一個人蘇轍。

蘇轍,是老蘇的弟弟。同樣是才學不凡,身居高位。

但這兩兄弟,一個卻如煙火般絢爛,留下無數典故佳話。

而另一個卻像靜水深流,個性表現截然不同。

兩蘇之間的關係,像極了白茶裏的壽眉。

老白茶裏的壽眉,名氣高,名頭響,在茶圈收穫了無數掌聲。

而要提起新白茶裏的壽眉,在白毫銀針和白牡丹的襯托下,略顯得默默無聞。

實際上,壽眉作爲最高產的白茶,在喝茶時不容錯過它的精彩。

話說,白茶壽眉在喝茶時,它是喝新茶好,還是老茶好?

《2》

壽眉的新茶和老茶,差別在於年份。

新茶,存茶時間不足一年。

按時間來算,現在剛過了端午,進入了盛夏。

去年秋茶季收穫的秋壽眉,以及今年春茶裏的春壽眉,還都處於新茶的狀態。

而老白茶,老壽眉,儲存時間最少不能低於三年。

將時間往前去推,2017年之前的壽眉,存到現在已經是老茶了。

喝白茶時,壽眉是喝新茶好,還是喝老茶好?要看風味而定。

壽眉的新茶,喝的是鮮香、清爽、甜柔。

像今年的一級春壽眉,受到了春季持續低溫的天氣影響,孕育出了獨特的香氣。

茶香芬芳,湯感清甜,回甘裏花香盈盈。

細啜湯水時,從茶湯裏感受到的花香,像是一股冷香,像寶姐姐的冷香丸,花香襲人。

六、七月的高溫天氣裏,慢慢的喝一泡春壽眉,新茶的滋味嚐起來像是山泉水那樣沁涼甘甜。

湯水又稠又滑有柔,湯水裏嚐到的花香,溫柔和順,氣韻綿綿。

喝壽眉的新茶,你能感受到的是香氣清雅、花香清芬,湯感清爽清甜的風味。

而喝一款老白茶,嘗一款存了一定年份的壽眉,滋味感全然不一樣。

二、三月宅家裏的時候,開了一箱2016年的春壽眉。

取出5克茶樣,放進蓋碗裏,用沸水沖泡。

泡出來的湯水極稠,湯感清潤,柔和綿軟,像是喝米湯般有漿感。

而茶香上,稻穀香,淺花香,氣質清鬱。

各種體驗,特別美好。那天午後喝了茶,嘴巴里一直留着舒服的回味,特別讓人心滿意足。

提到喝老白茶,很多茶友一開始聯想到的就是壽眉。

甚至於,因爲壽眉的產量高,留存量較多。

在老白茶的市場裏,老銀針、老牡丹少見,而老壽眉多見。

所以一度有新朋友誤解,喝老白茶就是喝壽眉,老白茶只有壽眉。

當然,這些是另話了。

《3》

按出產的季節分,春壽眉和秋壽眉哪個好?

答曰分不出好壞,手心手背都是肉。

不同季節下出產的壽眉,擁有不同的風味,沒有好壞的分別。

春壽眉,清新清香爲主。

花香清揚,草藥香淡雅,時常能讓人在喝茶時,盛開在春末夏初的花香,走在路上,遠遠的就能聞到清香。

而喝春壽眉時,不論從幹茶,還是從落水香,杯蓋香裏,一直能感受到清新的花香如影相隨。

並且,春壽眉的滋味上還具有春白茶的共同特色——鮮爽。

每當喝一泡春壽眉,不論年份的高與低,都能讓人聯想到春日的太姥風景,連空氣裏都瀰漫着清芬的植物香氣。

秋壽眉,顧名思義,秋季出產的壽眉。

從2019年的秋茶季開始,太姥山上的立秋壽眉正式停採。

而白露茶,成爲秋白茶裏當之無愧的明星。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白露前後,晝夜溫差變大,更利於茶樹鮮葉的內質積累。

生長期相對較長,葉片更爲舒展的白露壽眉,擁有和春壽眉完全不同的風味,花香更成熟,像是蒸過的洋槐花香,甜花香,茶香上更多糉葉香、幹荷葉等植物幹香。

而湯感要更厚實,更醇更綿軟。

要好喝,秋白露,白露壽眉的風味,能讓人快速代入仲秋的太姥,天朗氣清,天高雲闊,喝起來別有開闊的氣韻。

區分壽眉的春茶和秋茶,方法特別簡單。

單是看葉片的顏色,大小,就能猜的八九不離十。

春壽眉的葉片更嫩,葉背白毫更多,顏色以綠色爲主。 有陽綠、嫩韭綠、黛綠、深綠等。

而秋壽眉的葉片更大,葉片發育更完全,葉表的蠟質層更厚。

至於白露壽眉的葉片顏色,則具有典型的五彩色,有深綠、磚紅、黃褐、墨綠等交錯,像秋日的山林圖。

春壽眉溫婉,清秀。

秋壽眉大氣,成熟。

若是將它們擬人化,像環肥燕瘦,各有風情!

《4》

壽眉散茶和餅茶,哪個更好喝,更適合存?

白茶裏最高產的茶,是壽眉。

春茶季和秋茶季皆有出產的壽眉,論產量遙遙領先於白毫銀針和白牡丹。

然而,葉片舒展,茶梗明顯的壽眉,處於散茶狀態時,幹茶特別蓬鬆。

兩、三斤的秋壽眉散茶,就能直接裝滿一個大紙箱。

爲了節省倉儲空間,利於運輸,再加上獲得不一樣的風味,將壽眉散茶部分壓成茶餅,很有必要。

壽眉的散茶,喝起來更原汁原味。

茶青鮮葉採摘下來後,經過傳統的萎凋、乾燥,便能夠得出成品。

而將散茶放上一段時間後,可以適當壓成茶餅。

將幹茶蒸軟、包揉、壓制定型後,再次烘乾,便能壓成規整形態的茶餅,常見規格是七兩一餅的份量。

對比散茶的天然本味,花香,草藥香,糉葉香等天然植物清香,以及鮮醇清潤的茶味。

壽眉餅的風味,也有可圈可點處。

茶香上,花香更成熟,並且更多了獨特的果香。如果是品質較好的壽眉餅,還有很大的概率陳化出棗香。

而沒有壓餅,葉片沒有破壁的散茶,發酵程度不高,不論如何也不會得出棗香。

喝白茶若是喜歡喝棗香的茶友,可不要錯過壓餅後的壽眉。

若是用打比方來形容壽眉的散茶和餅茶。

那麼散茶,像是水煮的青豆,風味清鮮。

而餅茶,更像是炒過的豆子,是不一樣的滋味。

在品質好,幹度夠低,儲存到位的前提下,不論是散茶和餅茶都有很好的收藏價值。

對茶友個人而言,存茶前要考慮個人的喝茶口味偏好。

以及,爲妥當存茶預留出來的空間。

散茶存起來會比較佔地方,而餅茶更省空間。

《5》

壽眉的新茶,個性張揚。

而老茶,則風味內斂,清鬱。

白茶壽眉的新茶和老茶,個性像極了蘇家的兄弟。

蘇軾,性子是外放型的,喜動不喜靜。

而蘇轍,做事不緊不慢,喜靜,沉穩。

知子莫若父的老父親蘇洵,深知兩個兒子的不同脾氣性格。

所以,給他們量身定製取了名。

“軾”是車上的前扶手,是車的最顯眼處,也是最容易惹禍的地方。

大蘇取名“軾”,字子瞻,爲的是做事要三思後行。性不忍事,就容易闖禍。

而小蘇,得了名爲“轍”,指車輪壓出的痕跡。轍者,善處禍福之間也。

生性淡泊沉靜的蘇轍,字“子由”,是希望他自在灑脫的蘊意也。

喝白茶,壽眉其實很有看頭。

千萬不要因爲它的葉片不夠嫩,因爲它舒展闊葉,就認爲它不是好茶。

喝茶,喝的是風味,而不是外觀。

正如看一個人,重要的不是外貌,而是本性!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