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反覆,這對於零售商們來說同樣也是一場供應鏈的考試。它考驗的是,當傳統批發鏈條失去靈活補充能力時,零售商是否還能持續滿足市場的需求。

作者 | 朱若淼

劉華是新發地果品批發市場內的一個西瓜批發商。6月12日下午,市場的廣播裏開始播放提醒商戶們戴口罩的信息。就在此前的一個多星期,市場剛剛放鬆了管控,進出市場不再測量體溫,越來越多的商家也摘掉了口罩。

就在這天下午,北京市通報了兩例本土確診病例,隨着溯源信息的進一步公開,此次疫情小規模爆發的源頭指向了全市最大的農產品銷地批發交易市場。發現異常後,新發地很快封閉了被涉及到的牛羊肉交易大廳和海鮮批發市場。

劉華所在的區域距離被關停的海鮮批發市場還有一公里多的距離。第二天一早,他就察覺到了異常。那天一大早入場時,門口的保安就悄悄告訴了他有患者到訪過新發地的消息。“這兩天北京天氣特別熱,正是賣西瓜的好時候。”原本他們跟產地預定好追加3車西瓜,預計會在週日下午到。但眼看着形勢變化,劉華建議表弟暫時取消了這筆訂單。

6月13日凌晨2點,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宣佈了市場全面休市的消息。儘管在意料之中,但劉華仍然感到意外。市場內所有物品均不能搬出,“我現在還有兩車西瓜停在市場裏面。”

暫時停擺的新發地身後是正在經受考驗的北京生鮮流通供應鏈條。

01 | 巨型批發市場的暫時性困境

新發地同時也是全亞洲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它負擔了北京約8成的農產品供應。其中據北京市商務局公佈的信息,新發地的蔬菜供應占全市供應總量的約7成。

也正是因爲如此,休市的消息激起了市場的連鎖反應。

消費市場在新發地宣佈整體休市後,蔬菜類的需求量出現明顯增長。例如,果多美在劉家窯地鐵站附近的一家門店內,蔬菜到中午就幾乎被附近居民買空。該門店所在的區域臨近12日通報的患者小區不到5公里,店員透露,由於這次特殊情況,當天下午3點他們回臨時再補一次貨。

此外,隨着新發地停止運轉,它背後牽扯到的一整條生鮮供應鏈條也隨之放慢了節奏。

在流通環節,經由新發地週轉的農產品,短期內受嚴重影響。由於新發地市場內發現了病毒,市場所在的花鄉地區在14日下午被再次調高評級爲“高風險”區。願意進北京的外地貨車司機非常難找。

“現在正是市場上西瓜需求量大的時候,但是我們沒法從產地進貨。”劉華說。儘管目前他們的採購正在山東,但他現在還沒有找到願意來北京的師傅。因爲司機送完貨返回山東後還要面臨14天的隔離期。

這不是劉華這一家水果批發商面臨的困境,也是大多數新發地批發商遇到的難題。

在交易環節,原來的交易場地封閉後,臨時場地面積有限。儘管在新發地休市後,北京市於14日緊急設置了新發地外圍的5個臨時交易場地,用於蔬果交易,但劉華覺得場地非常有限。

週日一大早,他特意去了果品指定的臨時交易場地——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二門的羊坊臨時交易區。但這個場地不僅面積小,兩邊的土路很窄,不便於大車進出。“這裏賣小瓜還行,但是大瓜在這裏交易就很不方便。”此外,由於市場封閉後,所有物品不允許被帶出,他們沒有專業的西瓜稱,因此交易時只能估摸一個重量來定價交易。

隨之受到影響的是,所有依賴於新發地這條供貨渠道的零售商家。劉華來北京已經做了20多年的西瓜批發生意,他也因此積累了不少個體超市客戶。這些商家規模小,往往是三、五家組織在一起,共同向劉華下訂單。這兩天北京氣溫高,正是西瓜需求量大的時節,但劉華供應不上貨,下游的客戶也只能跟着着急。

對於圍繞新發地這條流通鏈條運轉的商家來說,接下來他們只能選擇等待。原本劉華計劃去順義採購一批西瓜,來滿足客戶的需求。但由於核酸檢測被安排在了明天,他只得等到明天拿到檢測結果之後,再做進一步打算。

02 | 供應不斷背後的生鮮大考

在新發地暫停運轉的同時,北京市內的生鮮供應鏈條並沒有就此斷裂。

一方面是北京市、區商務局方面加大了幫助農產品直採的力度。今年2月27日,北京農產品流通協會就公佈了198家“點對點”食材、蔬菜供應、配送企業名錄。這些公司主要爲定點社區提供生鮮商品,受疫情社區管理的影響,這類流通企業的直採比例逐步增大。

此外,據《新京報》報道,大部分協會企業未受到新發地休市影響。其中北京最大的蔬菜直通車企業北京新發地百舸灣農副產品物流公司,自疫情期間已經實現絕大部分蔬菜的產地直採,受這次北京疫情波動影響,該公司已經加大采購量。據介紹,每天運到北京的蔬菜量已達30萬斤。

另一方面,在新發地休市後,商超連鎖品牌超市發、家樂福、物美、沃爾瑪等均加大了產地蔬果商品的採購量,補充北京市場。據《人民日報》報道,14日物美新增發到門店的蔬果總量將達2100噸。此外,在生鮮電商方面,美團買菜、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均加大了直採供應的力度。

目前來看,各社區蔬菜直通車、商超、生鮮電商等渠道的供應能力,很快補充了新發地停擺後的市場供應。

這背後是正在發生變革的農產品流通供應鏈條。隨着近年來生鮮零售的迭代發展,以“農超對接”爲主的產地直採模式在過去10年快速發展。這其中既有傳統商超品牌加大生鮮供應鏈的投入力度。也有以盒馬、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爲代表的新零售模式,通過快速擴張積累到大量銷售數據,從而具備了向產地直採的議價能力。

它們在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搭建了自己的生鮮供應網絡。這讓各大零售商到目前爲止經受住了反覆疫情對供應端的考驗。

與此同時,這也是一場比拼供應鏈實力的考試。它考的是,當傳統批發鏈條失去靈活補充能力時,零售商是否還能持續滿足市場的需求。

對於各家零售商們來說,這仍然是一項嚴峻的考驗。例如,目前部分生鮮電商雖然實現了大部分的產地直採,但這個比例還沒有達到100%。其中每日優鮮目前仍有不到10%的蔬菜供應來自於新發地,叮咚買菜的食材產地自採佔比爲70%。

現階段對批發市場仍有需求,意味着這些渠道無論是在訂單數據的穩定性和規模上,仍然有待積累。當特殊時期,新發地失去靈活補給能力時,它們需要在上游有更強的供應能力,以快速補充市場需求。

這仍然是一件需要時間和資本持續投入,不斷磨合銷售端與供應端數據的過程。疫情沒有結束,生鮮零售的競爭也沒有。在“保供應”的背後仍然是一場各業態零售商們關於生鮮供應鏈的競爭。

應受訪者要求,劉華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