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是国家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政策,落实“人民健康至上”理念,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于2020年6月5日-12日在线上隆重召开。2020年6月7日晚,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论坛云端开幕,领域内专家学者线上相聚,分享了“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进”的乳腺癌管理经验,本报特别整理会议精要,与读者分享。

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开场致辞介绍到,我国乳腺癌发病率虽然不算太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所以每年发病总人数超过30万。另外,3%~8%的乳腺癌患者在初诊时已是晚期,而部分早期患者系统治疗后也会逐渐发展为晚期。当前,晚期乳腺癌的诊疗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仍有部分患者的预后不尽如人意,如何通过新的治疗手段,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延长患者的生存,改善其生活质量是亟需领域内专家学者解决的重点问题。希望大家凝心聚力,携手奋进,促进我国乳腺癌诊疗事业不断突破,造福更多患者。

徐兵河教授

中国智慧,闪耀国际

——创造晚期乳腺癌治疗新格局

徐兵河教授在随后的报告中分析了我国乳腺癌的诊疗形势,近年来,我国乳腺癌领域科研水平进展迅速,我国学者发表文章数目不断增加,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临床研究。备受瞩目的APHINITY研究我国有21个中心参与其中,开启了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的双靶向时代,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研究者们也更加重视中国患者的数据,积极开展中国人群的临床研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方面,国内学者积极探索,提出了四分型分子分型并建立了精准治疗策略。更令人欣慰的是,由我国学者发起的重磅研究陆续登上国际舞台,如节拍卡培他滨维持治疗TNBC的SYSUCC-001研究、UTD1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等。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也在不断创新突破,中国原研肿瘤药代表吡咯替尼十年磨一剑,填补了我国抗HER2领域的空缺,更为全球抗HER2治疗最佳决策添砖加瓦。

我国抗乳腺癌药物的研究从最初的仿制药、Me-Too研究,到Me-Better研究,再到创新性药物的开发研究;从参加、跟随到部分领域引领,为全球乳腺癌治疗研究贡献了中国智慧。

严谨规范,与时俱进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马飞教授

随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分享了《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更新要点。在徐兵河教授的带领下,2015年制定了首版指南,多年来,紧随领域内前沿进展,兼顾我国临床诊疗现状,指南不断完善,为我国晚期乳腺癌的诊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规范。

首先,今年发布的指南标题上发生了变化,从“共识”升级为“指南”,响应了国家单病种质控关于规范指南全覆盖的需求,填补了晚期乳腺癌治疗规范的空白。其次,指南结构进一步调整,内容更加全面、系统。

治疗方案上,指南根据近两年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多方面的更新。伴随诊断方面,指南建议在相关靶向治疗临床可及的情况下应明确PI3K、PD-L1和BRCA状态以指导用药。在不可手术局部晚期乳腺癌领域,基于NeoSphere研究结果,新增推荐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和紫杉类药物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对于Luminal型乳腺癌,如患者无法耐受化疗,可根据肿瘤特性、患者特征考虑内分泌单药或联合CDK4/6抑制剂治疗。

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领域,新增了对于不愿行卵巢抑制或双侧卵巢切除的绝经前复发转移患者,应根据既往患者在辅助治疗阶段使用内分泌治疗的种类和时间,考虑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治疗;对于绝经后一线内分泌治疗进展的患者,基于PALOMA-2等研究结果,推荐CDK4/6抑制剂;二线治疗中,尽管其他靶向药物暂未在中国上市,也将PI3K抑制剂和AKT抑制剂列入其中。

TNBC方面,MDV3100-11研究证实了恩杂鲁胺治疗雄激素受体阳性晚期TNBC的疗效,因此在指南中予以推荐。免疫治疗方面,指南新增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推荐,但二线及以上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疗效并不优于化疗。此外,指南在遗传性晚期乳腺癌治疗、转移灶管理及男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等方面均有相应更新,以期更精准地指导我国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近年来,CDK4/6抑制剂已成为乳腺癌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正在迅速改变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其有效地克服或延迟了内分泌耐药这一临床困境,为晚期患者争取了更多的生存时间。目前仅有哌柏西利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临床实践,马飞教授指出正在综合领域内专家学者的临床实践经验,计划制定CDK4/6抑制剂临床应用共识,进一步促进晚期乳腺癌的规范化诊疗。

疗效与安全性双获益

——CDK4/6抑制剂规范化应用与管理

胡夕春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阐述了CDK4/6抑制剂的规范化应用和管理。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了三种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ribociclib和abemaciclib用于临床,三者的作用位点和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其中哌柏西利的半衰期较长,因此仅需每日1次给药。体外实验表明,三种CDK4/6抑制剂均能够显著抑制CDK4/6同cyclin D的结合,而abemaciclib对CDK9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提示其可能导致了肠道毒性和腹泻。

安全性方面,既往CDK4/6抑制剂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AI)或氟维司群的研究显示,三种CDK4/6抑制剂的不良事件近似,但哌柏西利和ribociclib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较高,而abemaciclib腹泻和血栓发生率更高。基于CDK4/6抑制剂不同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状态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哌柏西利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Ⅲ期临床研究,其联合AI的治疗方案相较于其他CDK4/6抑制剂联合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疗效方面,CDK4/6抑制剂联合AI的一线治疗疗效显著,PALOMA-2、MONALEESA-2等Ⅲ期研究显示,不同CDK4/6抑制剂能够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PFS),疾病进展风险降低近50%。而在真实世界研究中,也同样证实了CDK4/6抑制剂的疗效。一项美国真实世界研究探索了哌柏西利一线治疗的疗效,研究入组了更高比例的>70岁和ECOG≥2的患者,结果显示在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前后,哌柏西利+来曲唑均可显著提高患者PFS和总生存(OS),PSM后死亡风险更是下降了48%。CDK4/6抑制剂联合氟维司群亦疗效显著,不同CDK4/6抑制剂在降低疾病进展风险和死亡风险方面疗效相当。

胡夕春教授指出,亚组分析或许能够发现不同CDK4/6抑制剂的疗效差异并指导临床用药。在治疗仅骨转移的患者时,哌柏西利+AI方案PFS获益明显,而abemaciclib疗效不及AI单药。对不同无治疗间隔(TFI)亚组进行分析时,MONARCH研究提示abemaciclib治疗TFI>3年的疗效可能较为有限,而PALOMA-2研究则显示哌柏西利治疗TFI>2年和5年的PFS疗效显著。对于内脏转移患者,不同CDK4/6抑制剂一线治疗的疗效相似,但哌柏西利和ribociclib可以显著延长非内脏转移患者PFS和OS,abemaciclib联合氟维司群对非内脏转移患者的OS获益较为有限。对于内分泌耐药患者,哌柏西利相较abemaciclib对继发性耐药患者疗效更佳,而在原发性耐药患者中,abemaciclib能带来OS获益。

近两个小时的云端相聚,涵盖了领域内前沿进展,临床实践规范,更有诸多专家学者的经验分享,期待未来更多临床试验的开展,更多新药的研发,为患者带来更大获益,为“全方位提升,全周期促进”我国肿瘤健康管理贡献领域内力量!

(感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审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