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於母愛。對於此,我們每個人都有切身體會。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母愛所給予的,是任何一個孩子用盡畢生都難以報答的深恩厚愛。

有很多關於慈母與孝子的故事,古時的孟母三遷,二十四孝,是我們從小就知道的。對母愛的回報,是孝所表現的一方面,而孝在我國傳統道德和現代道德素養中,都是極其重要的組成。

孝被古代國人提到很高的程度,古人常說的“忠孝節義”,這四個字的順序不是隨意安排的,是按照人們認爲的道德修養的重要性而確定的。又有一句古語是“唯忠臣孝子最可敬”,也說明人們對於孝的認可程度之高。古人竟如此看重孝。當然這孝裏包括對母親的孝,而古人所提倡的孝又不止是愛,還有贍養、敬重、承歡、祝福以及死後的祭祀懷念等等。

今天是西方的母親節,很多現代朋友會選擇在這一天向自己的母親表達感謝,送上祝福。爲母親過節當然很好,而對於母愛的回報,若是隻集中在這一天,則會讓人唏噓不已。古代人不過什麼母親節,但兒女對母親的愛卻不比現代人少。現代人可以通過古詩瞭解古人對母親的愛,下面就和朋友們分享幾首這樣的作品。

歲暮到家(清 蔣士銓)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迴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作者是一位在年底回到家裏的兒子,就如現代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年底回家一樣。母子相見的場面,我想古今的區別並不會太多,即使外在的形式千萬種,但內在的愛卻都是一樣的。兒子回家見到已經操勞一生的母親,自己在外面的辛苦不敢再對母親說。因爲母親已經老了,因爲母親爲自己爲家已經付出了太多,因爲當年的孩子已經長大,他此時要爲家爲母親遮風擋雨,不能再讓母親爲自己擔心。有時對母親的愛,是讓她放心。

峽江道中二首 其二(清 章鍾祜)頻年作客挈行裝,人爲貧驅走四方。路出南昌多勝蹟,主依東道況同鄉。浣花身世三秋感,騎省年華兩鬢蒼。還祝萱堂長健飯,漫憐遊子困風霜。

身爲人子不能堂前盡孝,卻爲了生計遊走四方,可心中卻總牽掛着家中的老母親。詩中的萱堂,指的就是母親。生活就是這樣艱辛與無奈,自己要爲家人撐出一片天空,就要接受離別的痛苦和思念的折磨。如作者那樣的孩子,從古至今不計其數,上首詩中的作者想必也是如此,幸運的是,他在歲暮得以歸家。有時對母親的愛,是無時無刻的思念,天涯地角有窮盡,而此情卻是綿綿不絕。

得家訊一首(宋 劉克莊)不覺離鄉久,南來驛使疏。羈臣一掬淚,慈母兩行書。租稅聞輸畢,田園說歉餘。何時真宦達,處處奉潘輿。

這也是一位在外的遊子思念母親所寫的詩,只不過這位遊子是一位宦遊之人,有官職在身,定不會有因貧驅而奔波的困苦。我們在聽古代故事時常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叫做忠孝不能兩全。就如這首詩的作者,在外爲官就不能在家盡孝。這對很多古人來說,是非常矛盾的,也是非常折磨內心的一個選擇。詩中的潘輿就是孝敬父母的意思。有時對母親的愛,就是做一個更優秀的自己,能夠用更好的條件來侍養母親。

遊子吟(唐 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遊子吟》當算是最爲國人熟知的一首歌頌母愛的古詩。這是一首盡人皆知又耳熟能詳的詩,也是一首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詩。

詩人孟郊五十歲才終於考中進士,也只是做了溧陽縣尉的卑微小職,因爲這個官比縣官還小。但這對於生活困窘的孟郊來說,無疑還是得到改善的,他也還沒有忘記母親的辛苦,帶着老母親一起上任。

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母親付出愛不圖回報,但作爲被深愛的兒女,不能忘記回報母愛,愛母親同樣也是偉大的。我們中華民族有句俗話: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可見,對給予自己生命的父母,孝敬她們被提到與敬畏神靈和菩薩一樣的高度,這在人們的道德要求中來說,是多麼重要。

對於愛,應該每天都要愛,最好是每天都要多愛一點點,不要只關注於某一天或某個節。對於母親的愛如是,其他亦如是。也願天下母親,皆有愛她的孩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