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雖然不會日日嘮叨,也不常夜夜陪伴,卻是另一種的安全感。父愛如山,不擅溢於言表,不因時日更替,然細長而深遠。

今天是父親節,祝爸爸們父親節快樂!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讓我們一同來了解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每一位爸爸,都是孩子心中不可替代的唯一。

一個家庭中,父親積極有效的參與照護,對於兒童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作用。英國著名學者哈伯特曾說過:“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也曾經說過:“我想不出還有比獲得父親的保護和愛更強烈的兒童需要。”

《中國爸爸藍皮書》顯示,我國只有52.9%的爸爸經常照顧孩子的日常生活,很多爸爸或多或少的陪伴缺失。那麼,我們的爸爸們該如何參與孩子的養育呢?

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埃裏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我們認爲:

① 嬰兒期(0~1.5歲)

孩子的特點: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衝突。

孩子的需要: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父親可以做:當孩子哭鬧時,及時滿足孩子的需求,如參與餵奶、換尿布、洗澡等;積極表達對孩子和母親的尊重和愛意,促進母親產後恢復,幫助母親保持良好情緒;記錄孩子的成長軌跡,陪伴孩子做保健、預防接種;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避免窒息、溺水、跌落等。

② 兒童期(1.5~3歲)

兒童的特點:自主與害羞(或懷疑)的衝突。

孩子的需要:"有意志"地決定做什麼或不做什麼。

父親可以做:通過遊戲的方式訓練孩子大小便,自主進食,規律睡眠,刷牙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制定合適的規矩,並與孩子一起執行(如回家不刷手機等),形成良好的行爲規範;幫助孩子合理表達情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而非暴力或哭鬧;多與孩子互動交流,減少電子屏幕時間,促進孩子語言發育;多帶孩子戶外活動,加強運動鍛鍊;爲上學做準備,提前帶孩子在幼兒園附近熟悉環境;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避免窒息、溺水、燙傷、交通等。

③ 學齡初期(3~5歲)

兒童的特點:主動性對內疚感的衝突

孩子的需要:主動探索,獨立完成目標

父親可以做:做好後勤服務,提供孩子豐富的環境,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鼓勵孩子自己嘗試;以身作則,讓孩子模仿參與家務,不包辦,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允許孩子犯錯,幫助孩子一起找原因,培養主動性和獨立性;陪伴孩子讀書或做手工等,養成良好作息和習慣,爲上小學做準備;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避免窒息、溺水、燙傷、交通等。

④ 學齡期(6~12歲)

兒童的特點:勤奮對自卑的衝突

孩子的需要:獲得勤奮感,建立自信

父親可以做:帶孩子上學,對孩子活動充滿興趣,積極與孩子交談,分享孩子喜悅;主動發現孩子的長處和進步,並充分肯定;對於不足,避免批評責罵,引導解決;適當挫折教育,鼓勵孩子克服困難,教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自信;不過多幹預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安排,給孩子自我管理的機會;多帶孩子旅遊,通過體驗不同的文化,在玩中學,激發孩子學習興趣;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避免溺水、燙傷、交通等。

審覈:周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