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疫情的不斷好轉,農民朋友開始復工復產,開始了新一年的賺錢路。而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收尾的最後一年,國家加大了對貧困農民的扶持力度。比如有些地方通過異地搬遷扶貧或者異地就業扶貧還有發展農業產業扶貧等等。不過,扶貧幹部扶貧最關注的就是貧困戶的房屋了,如果有貧困戶的房屋是危房舊房,就會得到國家的扶貧款,而這些扶貧款主要用於危房改造。所以農村的這4類人,受到國家的幫助。

《關於加強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自2017年起,將提高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的精準度,重點解決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基本的安全住房問題。

雖然貧困戶享受着國家的政策,但是對於在農村的村民,享受國家福利的人,產生了一種很怪的心理,那就是對這部分貧困戶的情感是又鄙視又嫉妒,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心理呢?

首先,農民的生活水平差的不是太大。在農村,農村的家庭收入水平相差不大,一年也就是幾萬塊錢的收入,這些錢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就可以獲取,比如進城打工,到建築工地打工,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收入。而有些貧困戶,沒有出去勞動,只是自己太懶導致貧困,這讓很多農民無法理解,懶也能得到照顧,心理出現不平衡。

其次,國家福利給得太多。大家都知道,國家這幾年對於貧困戶的扶貧力度是很大的,除了建房還幫忙找工作,過年過節會有米油鹽送上門。這麼好的福利,在農村的農民心理肯定會出現波動,其實就是妒忌心理在作祟。

第三,農村舊房很多。在農村,有很多的老房子,這些人雖然不是貧困戶,但是,也沒錢修自己舊房子。很多常年在外打工,不回家。所以看到貧困戶享受國家的政策。就出現了嫉妒的心理。

總之,農民只要有手有腳,不要懶,有手有腳都能通過自己的勞動過上好的生活。而農民對於不可抗力,因病致貧的這部分享受補貼,是可以理解,也不會出現嫉妒等心理,不過,農民對你這部分享受的國家的福利,也沒必要羨慕,因爲這只是暫時的扶貧項目,2020年就要結束,沒錢沒背景的人想要有好的生活還得靠自己的雙手才能走上幸福的道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