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後,日本之所以能快速崛起,還離不開戰爭,其中這兩場戰役的勝利,讓島國日本馬上成爲了“列強之流”。那麼,日本是如何取勝的?從中可以知道什麼樣的啓示?

第一,甲午海戰

衆所周知,甲午中日海戰,日本取得勝利,而大清的水師海軍全軍覆沒,最後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

具體情況,具體原因,可以從兩國購買裝備軍艦這個細節知道。

吉野號,是英國人瓦茨設計的一艘軍艦,它是19世紀90年代最爲先進的軍艦。爲了購買這艘軍艦,日本全國上下同仇敵愾,上下同心,縮衣節食。

首先,日本天皇拿出自己的私房錢三十萬兩白銀,然後是皇太后把孃家陪送的金戒指首飾都拿出來,支持兒子天皇買船。

其次經過記者採訪傳播,全國上下頓時炸開了鍋,於是自上而下的官員百姓商人,紛紛自發性地捐錢納稅。

最後沒有過多久,很快一百零三萬銀子就拿出來了,購買了吉野號。

而對於吉野號這艘軍艦的厲害,清政府的中堂大人李鴻章也聽說了,所以他上書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建議購買。

但是,因爲一個人的一句話,讓清政府放棄購買,最終使得這艘軍艦落入了日本人的手裏。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因爲翁同龢與李鴻章有過節。

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負責守安徽壽州,但是翁同書上了道員苗沛霖的當,使得壽州失守。

爲此,曾國藩讓李鴻章上書告翁同書,結果朝廷大怒,翁同書被處死,而翁同龢的父親翁心存聽聞也憋死了過去。

這就是翁同龢與的恩怨由來。

因爲翁同龢的進言,清政府否定了李鴻章的購艦計劃。

在甲午海戰中,日本正是憑藉着吉野號的威猛,擊沉了清政府的海軍戰艦,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可以說,吉野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同樣的是購買軍艦,兩國的態度不同,就造成了結果的不同。

第二,日俄戰爭

如果說日本戰勝大清是態度決定一切,那麼日本戰勝沙俄帝國,就是螞蟻吞大象。

沙俄帝國,作爲老牌的列強,它爲什麼敗給日本了?

要解開這個問題,不得不說,日本屢試不爽的“間諜”手段。

日本非常善於僞裝,特別是它的情報工作。面對強大的沙俄帝國,日本知道如果用軍事對抗,自己絕對是打不過俄國,所以,它想到了謀略手段。

正所謂:四兩撥千斤,謀略手段運用得好,就可以螞蟻吞大象。

所以,日本派出了大量的間諜特工,其中最爲著名的人就是明石元二郎,他把俄國腹地鬧得天翻地覆,被譽爲“一人可抵十個師團”,有“天才特工王者”之稱。

1902年,明石元二郎來到俄國,他發現俄國政治、經濟、軍事極度落後,農奴制禁錮着俄國的生產力發展,社會矛盾非常突出。

期間,他還認識了列寧。他利用了俄國的社會矛盾,沙皇俄國政府無暇東顧等情報信息,所以建議日本發動戰爭。

結果,日本戰勝了俄國,這就說明了間諜手段的厲害。

通過這兩場戰役,日本徹底崛起,成爲了世界列強隊伍裏一員。

第三,從中啓示

一個國家的崛起,絕對不是口舌辯論,標榜自己有多麼強大,就代表了國家已經崛起。恰恰相反,只有經歷過了戰爭的洗禮,品嚐到了勝利的果實,對敵人起到威懾力,這才說明了一個國家的崛起。

如晚清海軍,號稱東亞第一,但是與日本對戰後,全軍覆沒,這就是最大的譏諷。

而今天我們說中國已經崛起,絕不是口號,而是真真切切地事實證明。

因爲抗美援朝的勝利,就是證據。我們讓美國軍隊知道了中國軍隊的厲害,不敢小瞧我們。而這也是自鴉片戰爭之後,中國軍隊第一次取到的偉大勝利。

所以,一個國家要想崛起,經歷戰爭勝利的洗禮是不可避免的。

對此,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