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用“可愛”、“天真”、“活潑”等詞語來形容兒童,古人也很早就注意到了這個羣體,會把兒童的形象寫到詩歌裏面。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古代詩人筆下兒童的形象吧。

天真好奇型

兒童對沒有見過的人何事物充滿了好奇。當他們看到一個陌生人的時候都會在心裏嘀咕:“這個人是誰啊?”大人們可能不會直接問出來,感覺那樣太冒昧,而兒童卻沒有那麼多顧慮,心中如何想的就會如何說。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中就給我們塑造了天真好奇的兒童形象。詩云: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作者二十多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鄉,到八十多歲的時候才告老還鄉,以至於作者走後出生的兒童都不認識他,見到他的時候就好奇的問:“你這個客人是從哪裏來的啊?”

助人爲樂型

兒童因爲沒有經過世俗的侵染,對人沒有防備心理,往往很喜歡助人爲樂,在遇到陌生人問路的時候都會熱情地告知,有時候甚至會帶着客人去。杜牧的《清明》就描寫了一個助人爲樂的兒童。詩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詩人在清明節趕路回家,因爲下雨需要找一個酒店住宿,剛好看到一個放牛的牧童,就過去問:“小朋友,請問哪裏有酒店可以住宿啊?”牧童很熱情地把手指向了杏花村,說道:“前面那個村子就有酒店。”

熱情好客型

兒童還是熱情好客的,當聽到敲門聲的時候孩子的反應是最靈敏的,也是最先跑着去給客人開門的。崔道融在《溪居即事》中寫道:

籬外誰家不繫船,春風吹入釣魚灣。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不知道誰家的小船沒有繫好,被春風吹到了籬笆外的釣魚灣裏。兒童在院子裏玩得正高興,看到有船駛進,以爲有客人來了,趕忙跑到柴門那裏去拿掉門閂,爲客人開門。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十分傳神。詩人捕捉住這一剎那間極富情趣的小鏡頭,成功地攝取了一個熱情好客、熱情淳樸、天真可愛的農村兒童的形象。

勤勞善良型

因爲受到父母的影響,不少兒童都會學着大人的模樣做事。范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中寫道:

晝出耘田夜織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兒童們看到大人白天去田裏辛勤耕種,晚上回來還要織麻布,村裏的年輕人各自都得擔負起家庭的重擔,雖然他們還不知道耕種織布的勞苦,也不會耕種織布,但在周圍大人的耳濡目染下,他們也會在桑樹底下學着大人的樣子種起瓜來。有學種瓜的兒童,還有幫着父母剝蓮蓬的兒童。辛棄疾在《清平樂·村居》中寫到: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一對恩愛的公婆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在河東的豆地裏鋤草, 二兒子手藝巧,正忙於編織雞籠。 最令人歡喜的是頑皮淘氣的小兒子, 趴在溪頭草叢, 剝着剛剛採下的蓮蓬。雖然出自不同的作者筆下,但都向我們形象生動地刻畫了從小熱愛勞動、體貼大人生活不易,願意學着大人樣子勞作或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的兒童形象。

認真專注型

兒童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會聚精會神、全神貫注,很不喜歡有人打擾。胡令能的《小兒垂釣》寫道: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野外小河邊上,一個頭發蓬鬆的毛頭小孩兒手持魚竿在學釣魚。他側身坐在岸邊,身影隱在草叢裏,眼睛緊緊盯住水面,聚精會神。這時一個過路人朝他走來問路,他沖人家擺手,示意不要說話,也別走近,以免把他的魚嚇跑。這個兒童並不是不熱心,只是和幫助別人指路相比,他更在意釣魚,不想路人的聲音和腳步驚動了快要上鉤的魚兒。一個專注釣魚的兒童形象躍然紙上。認真專注的兒童在想要做某件事的時候,不僅不希望別人打擾,有時候爲了達到目的,他自己也會突然安靜下來。袁枚在《所見》中描寫到: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在空曠的樹林中一個牧童騎着黃牛高聲唱歌,歌聲響徹雲霄。但是不知什麼情況他突然不唱了,嘴巴閉得緊緊的。是什麼原因讓他突然變“啞巴”了?原來是他想要去抓樹上正在鳴叫的知了。一個“心機童”的形象呼之欲出。

活潑可愛型

兒童好動,他們喜歡做很多遊戲來釋放自己旺盛的精力。古代的兒童都會做什麼有趣的遊戲呢。捉柳花、追黃蝶、放風箏、敲冰,等等。不信的話我們看看。楊萬里在《閒居初夏午睡起》中寫到:

梅子留痠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詩人閒居鄉村,初夏午睡後,喫過梅子後的餘酸還殘留在牙齒之間,芭蕉的綠色映照在紗窗上。但作者無意關注這些,百無聊賴之際,悠閒地欣賞起兒童撲捉柳絮的情景。也許兒童捉柳花的情景契合了詩人心中那份恬靜閒適吧?春天百花齊放,有花的地方就會吸引來蜂蝶。這就爲兒童創造了另一種遊戲——追黃蝶。楊萬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寫到: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春天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古代的兒童在春季開學放學之後會做什麼呢?高鼎在《村居》中寫到: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在草長鶯飛、楊柳依依、春煙如醉的季節裏,兒童早早就放學回家,趁着東風把畫有老鷹形狀的風箏放到了藍天上。

作者:石會鵬,珠海市第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