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爲什麼B超估計寶寶體重通常沒有那麼準?

每次產檢,特別是做B超的時候,大家最感興趣的是寶寶的體重估計,大家都想知道寶寶長得好不好,是不是體重偏大或者是偏小。

平時醫生也會根據寶寶體重的大小來指導準媽媽的飲食和運動,在整個孕期的產檢中,其中有一次寶寶的估重最重要, 這就是36周的“小結”,因爲這次的估重將會決定你的分娩方式。

如果是初產婦(第一次生孩子),寶寶的估計體重達到或者是超過4公斤,也就是8斤以上,就會被稱爲“巨大兒”,多數情況下可能會需要剖宮產。

臨牀估算寶寶體重的烏龍

其實,在臨牀上經常會出現各種的烏龍事件,做了B超估計寶寶的體重8斤以上,只好去做剖宮產,結果生出來只有6斤多。

如果是從懷孕開始就想好了要剖宮產的話,那還沒有啥。

如果本來是做好了各種的準備,心心念念想順產的,結果因爲是懷疑“巨大兒”被迫無奈做了手術,生出來體重又只有6斤多,那會懊惱很久的。

當然也有反過來的烏龍,就是B超估計寶寶體重6斤多,結果生出來是8斤多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爲什麼B超估計寶寶體重經常會出錯?

計算方式不太準確

其實這不能去怪B超醫生,這是估計體重的計算方式本身就不是太準確。

目前B超設備中會有自帶軟件,根據B超測量的寶寶的雙頂徑,腹圍和股骨長度等數據來計算預測體重。

由於參考的主要數據是骨性標誌物和腹圍,無法測量寶寶的肌肉和脂肪等軟組織,所以很難做到精準的預測。

同樣身高的成人,由於胖瘦不同,體重可以差別很大,寶寶也是同樣的道理。

你去看一下自己的B超報告,就會發現寶寶的預測體重是一個準確到個位數的數字,但是後面往往會有一個±400g。

也就是說,這個預測靠譜的時候還是比較準的,不靠譜起來誤差會有400g上下,這未免也太不靠譜了,關鍵是你還不知道哪個預測是靠譜,哪個預測是不靠譜的。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國內外差別

另外,現在多數醫院用的是國外公司生產的B超,裏面內置的軟件用的基本上是西方人的數據,西方的寶寶和東方寶寶的大小還是有差距的。

所以,B超估計寶寶體重不準也是正常的。

有經驗的醫生用手摸,估算也很準

其實,在臨牀實踐中,有經驗的老醫生靠純手工去摸,估計出來的寶寶體重基本上是八九不離十,比B超的估重更加準確,這種經驗完全是實踐中慢慢積累起來的,也沒什麼道理可以去講。

這有點像菜場賣肉的師傅,一刀下去,無論是你要半斤還是八兩,基本上是準的,這就是手藝活。

當我還是做住院醫生的時候,產房帶教老師會讓我們準備好一個小本子,在每一個產婦上產牀或者是上手術檯以前,一定要自己去摸孩子估體重,孩子生出來以後再看實際體重是多少。

就這樣反覆的摸、反覆的估重、反覆的體會、反覆的校正,要至少做100次以上,慢慢的,你就會有感覺了,估出來的體重基本上八九不離十了。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