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年了,亡命鸳鸯“邦迪与克莱德”的故事再次被搬上了大荧幕。1967年的《雌雄大盗》震惊一时,该片一出,横扫奥斯卡各大奖项,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剧本八项提名,并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和最佳摄影奖。

而本次要给大家介绍的同样是邦迪与克莱德的故事,但是这次不是站在他们的视角,而是以追捕者着的视角重新“翻拍”这个故事。《劫匪》,Netflix再一次惊艳了我的眼球。

经典名片《雌雄大盗》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对亡命鸳鸯、残忍劫匪——邦妮和克莱德。而Netflix将拍摄影片《劫匪(Highwayman),计划由伍迪·哈里森和凯文·科斯特纳主演,但不是他俩演雌雄大盗,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执法者视角来描述那场轰动一时的对“雌雄大盗”的大追捕。

《劫匪》主角是1930年代两位传奇执法人员弗兰克·哈默和曼尼·高尔特,都是老派的德州骑警,前者经历100场枪战,杀死过53名罪犯。当邦妮和克莱德案发时,两人其实已退休,却被众多银行联合邀请担任特别调查员,去追捕臭名昭著、已导致13人死亡的雌雄大盗。

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真实故事,主要看两个硬汉演员。对比之下,其实有意思,1967年嬉皮士年代拍摄的《邦妮与克莱德》,站在劫匪角度全然是浪漫爱情故事,雌雄大盗是反政府、反主流、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英雄,时髦人物,像大众偶像一样挑拨人们的神经,获得粉丝无数。

现在拍的这部《劫匪》,站在警方、政府的角度,是捍卫警方尊严,捍卫老牛仔精神的传统故事,就像辛辛苦苦去狩猎怎么说都要有个结果,没想到凯文·科斯特纳、伍迪·哈里森这么老了,只有骨头还这么硬朗。

电影用特写来展示苍老,用远景来呈现孤独。单个场景氛围把控很好,通过配乐、镜头和布光可以营造出任何想要的感觉。但整体节奏略显冗长。正邪对立之下暴露出更尖锐深刻的问题:杀人恶魔被民众当做电影明星一样追捧崇拜,这是多么令人胆寒。

“我祝他们好运。他们只抢银行的钱,而银行的钱是从穷人手里抢得。”为什么法外之徒和暴乱分子总能得到一部分人的青睐和支持?那是因为被杀死的不是他们的亲人。最后把满是弹孔和血迹的汽车拖来“游行”,狂热的群众、错愕的表情,和橱窗后两个同样杀人无数的人那种平静和空虚对比,充满深意。

悠长的配乐缓缓流淌,两人落寞的身影从喧闹的人群背后走过,接受英雄般欢呼的不是他们,仿佛他们才是躺在车里的那两人。

编剧出身的导演拥有很好的节奏控制能力。细节上也很舒服,不必过度渲染。禁止开车的条件,路途上拒绝换司机的请求,尾声尘埃落定后的交换位置,小细节就道明了两人的配合,老友的氛围。

一部多角度,很饱满的西部晚期风电影,有很浓重的科斯特纳气质。影片只交代正面角色,对反面角色的描写完全来自追捕者的描述,省去很多笔墨,很高级。

一部真人真事电影,不需要你质疑的内容,参与过程就好,没打算让你判断雌雄大盗猖狂的行为你喜不喜欢,罪大恶极,你不需要同情他们,只需要猎杀。

影片有节奏地说明了警告、对女性杀手的迟疑都是警察遇害的关键所在。常规执法的警察已经无法解决的战斗,只有骑警猎杀式的执法能够处置。

偷穷者贼,抢富者盗,你听过盗亦有道,但是却从没听过贼亦有道。不禁让人联想起中国一句古话,“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当时的民众面对小偷小摸的贼人恨之入骨,眼见这样的大盗,倒是欣喜若狂。

求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仇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仇富的过程痛快且可以释放求富过程中的压力、愤怒等不良情绪。生存之本是民众善良的前提和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