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登基的时候才7岁,他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给他留下一个完美的辅政班子。文有三杨在内阁,武有张辅管军事,朱瞻基的母亲张太皇太后非常贤明,在明英宗早期更是明朝实际的摄政。

明英宗朱祁镇成年亲征后,重用了宦官王振,惑乱朝纲。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在王振的蛊惑下,率军亲征瓦剌,在土木堡一役,几十万明军全部覆没,朝中精英大臣几乎全部战死殆尽,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所俘,成了明朝两百多历史上唯一被俘的皇帝。

土木堡之变将“仁宣之治”两代帝王苦心经营的大明十多年的沉淀一扫而空,整个大明帝国如同一个被抽干了血液的巨人,随时可能倒下。瓦剌首领也先看到了明朝的虚弱,打算挟皇帝朱祁镇南下直攻北京。

北京城遇到了明朝开国以来最大的危机,皇帝无人,重臣损失殆尽,朝廷一片慌乱,群龙无首。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向孙太后请示另立新君,以抗瓦剌。在当时的太后孙若微的首肯下,立监国峸王朱祁钰为帝。

朱祁钰和朱祁镇虽然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感情却非常的好,明英宗朱祁镇出征瓦剌前让其弟朱祁钰监国,既是兄弟情深,也是对兄弟的信任,只是没有想到,在皇权面前,所谓的兄弟情都是那么的脆弱。

峸王朱祁钰登基活,被称为景泰帝,也称之为明代宗。景泰帝在于谦的辅佐下,积极组织军民保卫北京城,同时与瓦剌也先进行谈判拖延时间,当全国各地的军队陆续进入北京城后,于谦与王文、石亨等人对瓦剌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和打击。

瓦剌部军队在北京城下受到重创,同时也因为瓦剌部落北部的不稳定,也先无奈退兵。明英宗朱祁镇也美其名曰的在北方“巡狩”,当了一年多的俘虏皇帝。

景泰帝朱祁钰安心的当着皇帝,而且干得非常的不错,大明王朝在他的努力下,又逐渐的焕发了新生。

没有多久,明英宗朱祁镇被放了回来,瓦剌人需要与明朝缓和关系,互开贸市,送还明英宗朱祁镇回来也是一种政治手段。明英宗的回来却给明朝廷带来了麻烦。

朱祁钰肯定不愿意让位给哥哥朱祁镇,朱祁镇也有自知之明,不奢求重得皇位,虽然他是孙太后的亲儿子。

那么有没有可能孙若微以太后之名废景泰帝而复立明英宗朱祁镇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来说,景泰帝继承了明朝正统,符合宗法,同时也得到了宗室的认可。孙太后虽然名义上是宗室的首脑,却无法干预政事。

朱元璋在开国时期就明确的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孙太后没有张太皇太后的能力和威望,更没有明英宗初期的政治环境,毕竟明英宗朱祁镇在做皇帝期间,实在干不得不怎么样,被瓦剌俘虏更是丢了皇室的脸面,差点给明朝带来灭顶之灾。朱祁镇想要通过正规渠道来复辟皇位,几乎是不可能的。

朱祁镇在景泰七年被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裹挟破南宫而出,发动了著名的“夺门之变”,顺利的复辟成功。夺门之变的成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果当时的权臣于谦出手,他能迅速的扑灭政变,只是于谦选择了沉默,这里面有个重要原因:徐有贞、石亨等人得到了孙太后的同意,此时的景泰帝已经病入膏肓,无法掌控局势。

为何孙太后在此时同意了徐有贞等人的夺门政变,她多少有点偏私自己的亲儿子的心思,但又无法干政太多,口头的答应复辟党们的政变计划,如果失败,孙若微完全可以推到他们头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