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月同比下降18.9%,一邊在恢復,一邊在關店。

上半年的實體商業恢復,在五一小長假的刺激下,各業態(除影院之外)的恢復形勢逐步趨好。其中零售業態整體恢復水平已接近同期,但餐飲行業距離同期水平仍有近兩成的差距。

最新出爐的數據也體現了餐飲的行業之困。

據6月15日公佈的統計局數據,5月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萬億元,同比下降2.8%。其中,商品零售2.9萬億元,同比下降0.8%,應該屬於業內期待的已接近同期水平了;餐飲收入3013億元,下降18.9%,降幅比上月收窄12.2個百分點。

餐飲5月同比仍下降18.9%,距離同期水平相距甚遠。

一部分在恢復,另一部分門店卻已經等不到恢復了!

隨處可見的門店轉讓、旺鋪招租,購物中心內的餐廳門前的“內部調整”、“暫停營業”和圍擋“Openning soon”等公告,都在告訴我們,餐飲行業的一部分門店,等不到業績的恢復,已經倒下了!

北京的疫情再發,對2020年北京的餐飲行業無疑是毀滅性打擊,更對全國的餐飲再次敲響警鐘:疫情離我們並未遠去期待的客流和業績恢復卻依然遙遠,而關門閉店卻越來越近、越來越多。

據可查數據,自2015年起,餐飲行業的年度銷售收入年遞增均在10%以上,到2019年達到4.67元,佔消費行業總量的11.35%;2019年我國餐飲門店數量超過1100萬家,其中活躍門店約600萬家;2019,餐飲新開店超過300萬家,但一年內關掉門店的,也接近300萬家,很多門店從選址籌備到關店,不超過6個月!

規模越來越大,但生命週期卻越來越短。

02年關店近300萬家,餐飲行業到底有多難?

1、關的都是什麼店?

年關店近300萬家,數據很驚人!

關的都是什麼類型的店?

不是街邊地下的夫妻小店,倒下一片的卻是有一定體量的中型門店。

此前服務過的一家購物中心內,200平米左右的中小型餐廳門店,開業後6個月,關掉了一半。但還是這個購物中心內,海底撈、電臺巷、海鮮自助等300平米以上的大店,和樓下100平米以內的快餐小喫店鋪,卻依然堅挺並不錯的活着。

其實很容易理解,大店多以連鎖集團品牌爲主,自帶流量;小店經營靈活成本較低,疫情後的恢復階段外賣也能維持生存。

但正是兩三百平的中小型餐廳,加盟品牌爲主,市場上也就纔出現兩三年,原本在正常時期就存活率低,2020年的疫情影響下,就更加速其關門速度了。

2、爲什麼關店?

開店的時機不對:

中國的餐飲行業,雖然從2014年以來,一直處於較快的增長速度,市場總量從2.7萬億元到2019年的4.67萬億元,但門店數量卻由399萬家增加到了1100萬家。

據此換算下來,門店的平均年營業額從2014年的67.6萬元下降到2019年的42.4萬元。年銷40萬元,只是一家200平米餐廳1個月的營業額。如此,當然要有數百萬家門店活不下去了 。

門店數從400萬家到1100萬家,競爭何其激烈?餐飲市場由增量競爭轉變爲存量競爭的時代到了。

餐飲紅海時代開店,當然失敗率高,當炮灰就成了大概率了。

開店的人不對:

雖然相對於街邊小店,倒閉的中小型門店,資金更多,管理工具更數字化,營銷手段也向頭部餐企看齊。

但這些門店多以個人或三倆合夥爲主,資金不足、管理能力不足,基本是非連鎖品牌爲主。實力有限,抗風險能力弱;戰略、體系架構、資金、供應鏈等管理上,基本還是老套路、土辦法,若趕上好地段、高客流倒也還能活下去,一旦遭遇緊急情況,便會迅速倒下了。

在紅海中與高手拼刺刀,沒有金剛鑽就只能倒在路上了。

開店的方法不對:

選址選品牌有誤,開頭就是個錯誤。

這一條,其實也是開店的人不對,或者被甲方拖下水的。

爲了開店而開店,自創品牌太久,加盟很快,結果找了個才創立兩三年的小品牌,關門也快;或者被甲方忽悠,說是“與某某頭牌網紅餐飲做鄰居”,結果被騙進了一個非核心商圈、周邊人口基數不足、鋪位較差的購物中心,自然從開始就註定了要關門。

餐飲開店,選對品牌,不被坑,存活率可提升1/5;但選址定生死,一旦落錯位,神仙也難救。

年關店近300萬家中,有多少家是這樣被坑倒的?

03這麼難,還有幾百萬不怕死的要開店?

前浪雖已死在沙灘上,後浪還是一浪接一浪!

據相關數據,2020年前5個月,新註冊餐飲企業超80萬家,單月新增超20萬家;截止5月底,在冊餐企1113萬餘家。

但在疫情影響下,據艾媒諮詢預測,受客觀形勢和資金壓力,2020年餐飲商家預計會降至941.4萬家。

尤其北京疫情再起,對復甦中的餐飲來說,2020年的業績幾乎是被徹底消滅了,能活下來的不知還能有多少?

2020年,數百萬餐飲門店的問題是,劫後能否還有餘生?

PS:年關店近300萬家,你還敢投資開餐飲店麼?歡迎一起在評論區交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