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心腹汤恩伯,为何逃到台湾后被蒋打入冷宫,凄惨客死日本!

文|小维尼

1954年6月30号台北《中央日报》刊出一则消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汤恩伯在日本医院的手术台上去世了。然而当消息传到蒋介石那里时,蒋介石冷漠的态度,让人倍感意外。在跟随蒋介石的这些年,汤恩伯不仅屡立战功,而且对蒋介石忠心耿耿的,为何在他们撤往台湾以后,蒋介石一脚将汤恩伯提出国民党的领导核心,并且对他的生死置若罔闻。

汤恩伯名克勤字恩伯,出生在浙江省一座秀美的小村庄,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军衔,曾经和陈诚、胡宗南齐名,是蒋介石三大军事集团的巨头之一。可是蒋介石在他去世后,对他的一番盖棺定论,却让人大跌眼镜。在汤恩伯去世还没有一个星期的时间,蒋介石在阳明山“台湾革命实践研究院”的演讲中,提及到已经去世的汤恩伯,对此他点评道:他在弥留的时候,回忆前尘往事,内心一定是无限感慨、懊悔的。这一定是非常难过的,也正是值得我们所深刻检讨、痛惜和警惕的。

蒋介石为何做出这样的评价,这一切还要从汤恩伯曾经收到的一封“绝密信函”说起。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迫于白崇禧逼迫,无奈又一次地宣布下野。此后国民政府内部一时间没了主心骨,每个人都各怀心思,甚至人心惶惶。然而,这个时候汤恩伯却升了官,他被蒋介石提升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在部下各怀鬼胎的情况下,只有汤恩伯依然得到重用,可见汤恩伯那个时候在国民党的地位非同一般。

然而当那一年的除夕之夜,汤恩伯却受到了一份绝密信函。打开信件之后的汤恩伯,简直惊掉了下巴,这封信的内容是和解放军商议过后的起义条款,虽然条款只有简短的两项,但是目的非常明确,是有人想要趁着蒋介石下野的这段时间,拉拢汤恩伯一起弃蒋投工。然而更让汤恩伯接受不了的是,寄信给他的不是别人,正是国民党元老级人物,他的恩师、岳父陈仪。

陈仪老家浙江,国民党二级陆军上将,曾被蒋介石委任过福建和台湾省长,但在陈仪眼里,蒋介石是没有未来的,更不能带给国家新生的希望。于是他决定联系中共,进行反蒋起义。然而,当时的他只是浙江省主席,手中并没有多少军队,实在是难以实施无力抗衡的。他很自然地就想到了他的学生汤恩伯,1924年汤恩伯欲前往日本陆军学校进行学习,但是由于经费问题不得不放弃,然而陈仪却是个礼贤下士、慧眼识英才的伯乐。他觉得汤恩伯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又是他慷慨解囊资助汤恩伯赴日留学。

因此对于,汤恩伯来说陈仪此举帮助他实现理想和抱负,这份恩情难以忘怀。后来陈仪还将自己的干女儿许给汤恩伯做妾,为此汤恩伯曾当着众人的面给陈仪下跪过,声泪俱下道: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陈公也!甚至为此他还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又克勤改为恩伯。而一个女婿半个儿,陈仪也真的把他当作儿子一般,因此起义这么大的事,他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汤恩伯,他觉得就算汤恩伯拒绝了此事,也不可能向蒋介石告发自己。

然而,他低估了汤恩伯对蒋介石的忠心,更是高估了自己在汤恩伯心中的分量。汤恩伯不仅向蒋介石揭发了自己,甚至为了这件事,和自己的义女王竟白反目成仇,甚至不惜妻离子散。虽然汤恩伯在举报陈仪时,曾希望蒋介石不要处死陈仪。然而陈仪在被蒋介石逮捕后拒不认错,最终落得枪决的下场。从此汤恩伯也就背上了“卖师求荣”名号,不仅国民党内部其他人渐渐地疏远了他,就连蒋介石对他的态度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蒋介石认为这样一个可以背叛恩师、背叛妻儿的人,迟早也会背叛自己!

于是到达台湾后蒋介石免去了汤恩伯所有的职务,只给了他一个没有大多薪水的虚衔。妻子王竟白也带走了三个女儿和儿子,即使去美国要饭,也不能和这样一个男人过下去。此后家庭事业双失意的汤恩伯郁郁寡欢,心情沉闷到极点。而他本来就患有严重的胃病,没了妻子的照顾,病情每况愈下,直至患上了十二指肠癌。

1953年病情再度恶化的汤恩伯,恳请蒋介石委派他率国民党军事代表团访问日本,因为他已经请在日的友人联系了一家医院进行手术。蒋介石同意了他的要求,但对他依旧冷若冰霜,汤恩伯心灰意冷觉得蒋介石不再需要他了,便在友人的帮助下决定留居日本。然而,1954年6月他却没能从手术台上醒来。而蒋介石将他的遗体,接回台湾按照国民党二级上将的规格进行殡葬,并且发表了我们本文开头的一段评价,甚至他认为,汤恩伯当年若战死在上海,才算是个英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