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聊房子了,正好週一國家統計局公佈了5月份70城的房價變動情況。

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都漲了。疫情期間積壓的需求,開始在5月份集中釋放。

新房價格環比上漲0.7%,漲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

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分別上漲0.5%、0.8%、0.3%和0.6%。

從新房銷售價格來看,一線城市基本正常,也在合理範圍內。

但是,二手房價,就明顯漲的厲害了!

我們都知道,一線城市的主要成交量都集中在二手房市場。

因此二手房的價格變動更具代表性,也更能反映一個城市房價的真實情況。

根據統計局公佈的最新數據,5月份二手房數據,北京和深圳分別環比上漲1.8%和1.6%,上海和廣州總體還好,分別上漲0.6%和0.4%。

相比之下,北京和深圳比較突出。

而且成交量也不少,據說北京在5月份賣了2萬套房子,環比增加39%,同比增長75%。

而到了6月前12個交易日,又賣了7000套,屬於量價齊升。

主要原因是5月份出臺的學區房政策加快了交易,也使得價格出現反彈。

同比來看的話,漲幅更明顯。

北京比去年同期+1.5%,上海+2.8%,廣州+0.1%。

而深圳同比+12%的漲幅,大幅領先北上廣。

今年以來,由於受疫情衝擊,房地產行業遭遇寒冬。

2月全國市場基本冰凍,3月開始逐漸復甦,到了5月才恢復到了過去的水平。

但是,這裏面卻有一座城市,絲毫無視疫情的影響,房價一路高歌猛進,並且好像還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沒錯,這座城市就是深圳。

從去年8月開始,深圳的二手房市場就開始躁動了起來。

到了11月,算是正式開啓了這輪上漲行情。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二手房放開豪宅稅,以及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利好加持。

以及LPR處於降息週期(放水的作用)

非常友好的落戶政策

住房的供需失衡(明顯的供不應求)

市場化的房抵貸

都在推動房價上漲。

4月底的時候,深圳市政府迅速堵住了拿了中小企業的低息經營貸去炒房的口子。

減少了投機炒房的因素,5月份房價的上漲,就可以理解爲賺錢效應明顯打來的上漲。

爲啥買房?因爲房價漲了。

比如前兩天,深圳又傳出某小區開盤,4000人搶394套房源,又是連夜排隊認籌。

之所以疫情期間讓大家不睡覺,瘋了一樣的排隊,就是因爲新盤價格低於了二手房,價格倒掛明顯。

新房精裝賣5萬,二手房賣6萬多。這麼大的利差,所以大家也就都奮勇當先了。

這樣就導致了現在深圳的樓市環境,大家買房不再是優先考慮安家,考慮學區配套交通。

而是都想靠買房暴富,把買房當做投資,更確切講應該是賭博,考慮的是上漲潛力和回報率。

這明顯是有問題的,就跟17年的景象一模一樣。

狂歡之後,往往都是一片狼藉。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過去兩年,北京、上海這兩地的房價一直在調整,在掉。

北京一些區域下降幅度在15%左右,環京一些地方在2017年之後甚至腰斬。

上海也是,很多地方房價已經橫盤兩年多了。

我們一直說深圳是一座年輕的城市,充滿了活力和想象力。

有多少人是懷揣着夢想來到這座城市,到頭來發現連首付都付不起。

不用懷疑!深圳的房價肯定還有上升的空間,畢竟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

只是,這波上漲浪潮會何時停歇;而退潮之後,又會有多少人被浪沙掩埋;我們都不清楚。

過去10年,房產毫無疑問是收益最好的投資之一。

房價超過5倍上漲的表現,確確實實給很多人創造了暴富的機會。

十年來,房價只漲不跌的神話讓民衆堅信:房價還會繼續漲下去!

也讓很多人產生了慣性思維:買房穩賺不賠。

然而,時移世易,房產還是最好的投資嗎?

正好前兩天招商證券策略組出了一份研報,核心觀點是過去三年買房不如買股。

2017年那一輪信貸擴張後三年,除了少數核心地段和學位房,一線城市房價基本保持滯漲格局。而2018年之後股票市場的結構性行情,使得主動偏股基金的收益率不斷提升,去年8月開始,主動偏股型基金整體回報超過了一線城市房產。截止最近一個月,主動偏股基金三年年化回報達到10%,成爲爲數不多能夠實現年化回報10%的資產。

當然了,你可以理解爲這是一家之言,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

過去兩年,仍然有人靠買房賺到了不少錢,也有人被深深套牢,只有真正投資買房的人才清楚。

但不可否認的是房產的投資價值在慢慢降低,“穩賺不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