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龍舟擊鼓其鏜,喜千家共慶端陽。端午節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節並列爲四大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有兩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習慣。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日漸提高,文化生活也日益豐富多彩。且懸蒲插艾懷屈子,願歲豐民富國恆昌。古典君分享四首端午詞,與你一起享受節日文化,弘揚節日精神。——皛玊題記

端午

端午節是漢族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沐蘭節、天中節、天長節、女兒節、女媧節、龍船節、解糉節、詩人節以及地臘和龍日等。

《念奴嬌·重五懷古》(詞林正韻第四部 蘇軾體)

陰濃藻夏,正紅榴攀折,又逢重五。

綠艾懸門招百福,玉臂輕牽紅縷。

角糉香浮,菖蒲美酒,楊柳垂垂舞。

楚山憑弔,百年佳話懷古。

誰挽萬丈羅江?緬懷忠節,一洗英魂去。

千載別離興作浪,說是蛟饞龍怒。

激起飛花,喧雷疊鼓,爭賽龍舟渡。

九霄雲外,離騷章句吟賦。

端午

除舉行一些祭祀活動外,還有賽龍舟、食糉子、插菖蒲、懸艾草、拴五色絲、掛香袋、戴香包、鬥百草、飲雄黃酒、菖蒲酒、喫五毒餅、鹹蛋和時令鮮果等習俗。

《行香子·端午》(詞林正韻第二部 晁補之體)

糉子飄香,香滿廚房。喜千家共慶端陽。

懸蒲插艾,腰佩香囊。

愛榴花紅,稻苗綠,麥兒黃。

緬懷屈子,千觴酹酒,看龍舟擊鼓其鏜。

人山人海,鬥志昂揚。

願歲恆豐,民恆富,國恆昌。

端午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投江自盡的受難日,是給屈原的靈魂祭奠。屈原則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受難象徵。

《水調歌頭·悼屈原》(詞林正韻第二部 毛滂體)

嗚咽洞庭水,淒雨汨羅江。

龍舟擂鼓飛渡,重五又端陽。

玉糯家家鍋煮,紅線人人腕系,蒲艾綴門香。

屈子逝魂日,赤縣奠賢良。

報國志,昭日月,鑄輝煌。

《懷沙》謝世,《天問》千古誦華章。

堪笑懷王輕信,猶怨讒言奸佞,遺恨有《國殤》。

忠烈詩壇祖,史冊永留芳。

端午

人們之所以紀念屈原等與端午有關的人,主要是體現兩大精神。一是愛國,二是愛民。經過兩千三百年的綿延,端午節發展成爲尊重知識的節日,解放知識分子的節日。

《鶯啼序·祭屈原》(詞林正韻第二部 吳文英體1)

端陽幾多祭奠,惹神州情長。

屈公節,千古流芳,大江南北歌唱。

三閭廟,香菸繚繞,凡夫雅士官商向。

不泯民族魄,伴千載汨羅蕩。

《山鬼》猶啼,《懷沙》迴響,楚辭餘音漾。

《惜往日》,仗劍長歌,《大招》《招魂》悲愴。

醉朦朧,《涉江》惜國,痛獨醒,《離騷》天向。

《國殤》嘆,《漁父》難留,葬身波浪。

端午

流芳《橘頌》,《哀郢》《抽思》,《九歌》人嚮往。

《天問》載,《惜誦》留世,璀璨星斗,博冠行吟,日月同仰。

《卜居》異地,《悲回風》頌,《遠遊》屈子《湘君》慕,若孤鴻,震翼高風惘。

於今致祭,文人墨客留痕,《東君》《河伯》猶悵。

龍舟競渡,盛世神州,百姓興趣漲。

擊金鼓,酒香繞槳,艾草飄馨,黍角香糉,祈福永享。

長江浩瀚,黃河洶湧 ,三山五嶽協天長,醉和平,萬衆心胸放。

屈公千古風流,雖去猶存,萬年敬仰。

端午

用感恩的筆墨,鐫刻銘心刻骨的遇見。用雅緻的心語,傾訴與夢邂逅的流年。用一生的微笑,回憶那份生命的遙遠。懷一顆淡定的心,行走紅塵阡陌。在寧靜中,追求屬於自己的風景。古典君會每天爲大家奉上精彩的詩詞原創文章,用一闋闋深情詩篇,營造我們靈魂棲息的精神家園!

文中使用部分圖片和文字來自網絡,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立即處理。謝謝!本文系百家號獨家首發,其他平臺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究抄襲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