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不少家長的眼中,懂得節約的孩子就是乖巧的、懂事的。所以,很多時候家長們總是教導孩子應該學會"節儉",然後有些家長的過度節儉在一定程度上則會傷害到孩子的成長。

父母的這些"節儉",正在毀掉孩子的格局,父母別不當回事

鄰居曉麗家裏經營着一家紡織廠,可以說是比較富裕的小康家庭了。同時,曉麗也有一個正在上初一的兒子。在教育孩子這一方面,曉麗和丈夫可謂是達成一致,統一決定對孩子進行窮養,所以在孩子的喫穿住行方面也比較節儉,給孩子買衣服一般就買幾十元的,甚至孩子提出想要上興趣班的時候,也以家裏經濟條件不好爲由拒絕了。

在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甚至還很少給孩子買玩具。在這樣比較"節儉"家庭中生活,曉麗的兒子現在也十分"乖巧",既不吵着要喫的、也不吵着要玩的。但是,當她兒子來到我家裏做客的時候,卻發現這孩子十分膽怯,總是一個人坐在角落裏不愛與人說話。

每當看到兒子這麼乖巧,曉麗總是會誇讚是自己的"窮養教育"的功勞。但是,如今雖然曉麗的兒子十分節儉,但是卻變得更加自卑,更加膽怯怕生了。有時候學校有什麼集體活動,他也不敢參與,擔心給家裏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父母的這些節儉會毀掉孩子的格局:

1、喫穿方面過於節約

一般來說,在大多數家庭中家長都是十分寶貝孩子,無論是喫穿都會盡量給孩子最好的。但是有些原本比較富裕的家庭爲了"窮養"孩子,不僅會讓孩子穿一些別人不要的衣服,有時候就連剩飯剩菜也會留下來繼續食用。這些過度節約的喫穿習慣,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2、教育方面支出較少

不少家長在窮養孩子的時候,往往沒有真正理解到窮養的含義。例如有很多家長會縮減孩子在教育方面的支出,當孩子想要上一些興趣班或者是補習班的時候,家長們就會說家裏沒錢,這種節儉是十分不合理的,會阻礙孩子精神文化修養的提高。

3、在孩子面前誇大性喊窮

家長教導孩子學會節約是好事,但是如果脫離實際情況,和孩子誇大性地描述自己家裏十分貧窮,既沒有錢買這個也沒有錢買那個東西的話,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壓抑孩子的自然慾望。當孩子想要購買東西的時候就會進行自我抑制,最終孩子的內心也會變得更加壓抑。

家長們要教導孩子學會正確的節儉方式:

1、滿足基本生活需求

節儉也要有一定的限度,應該建立在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之上。所以,家長們在教導孩子應該節約的時候,千萬不能在孩子的喫穿方面過於吝嗇,要保持最基本的着裝乾淨整潔。

2、樹立正確的錢商

爲了讓孩子學會節約,家長們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錢商。例如家長們應該告訴孩子錢不是萬能的。在認識錢的時候,家長們還應該教導他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生活必需品的話,可以仔細斟酌是否購買。

3、切勿節儉教育方面的投入

俗話說得好:"再窮也不能窮教育",所以家長們在教導孩子學會節約用錢的時候,要告訴孩子這些節約是有一定限度的,例如幫助自己增長知識、提升自己修養之類的花費不能省。

總的來說,家長們教導孩子學會節儉的初心是好的,但是有時候沒有注意方向的話,就很容易傷害到孩子。因此,爲了讓孩子學會正確的節約方式,家長們不僅應該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金錢,還應該告訴孩子節約也要有一定的限度,不要縮減教育方面的投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