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攻破北京之日,崇禎發出了一生中最後的感嘆:“我本無意爲帝王,奈何生於帝王家!”確實,皇帝不好當,尤其是末世帝王,內憂外患,隨時可能成爲亡國之君,丟掉祖宗的江山社稷。此外,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各位野心家都會覬覦這位置,都會爲此展開激烈的爭奪,甚至不惜兵戎相見!

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女真族建立的大清王朝在皇帝的繼承方面不搞嫡長子繼承製,而是保留有濃厚的氏族民族色彩,每一位皇子都是有機會的,所以帝王的爭奪相當激烈。清朝一共經歷267年,有12爲帝王,其中有四位運氣最好,有一位可以說是撿來的,還有一位則是千古少有的運氣王!

第四位、撿來寶座——順治帝。皇太極死後,按照滿洲的習俗,新皇帝的人選要看實力,而不是所謂的血緣關係。順治作爲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按理說是絕對不可能繼承大統的,否則各爲旗主不翻臉纔怪,但他最終還是繼承了皇位,而且還是“撿來”的,運氣不是一般的好。原因很簡單,當時野心勃勃的多爾袞雖然得到兩白旗的支持,但在實力上遜於有兩黃旗、兩紅旗、兩藍旗支持的豪格,所以不敢過於強硬。豪格呢?實力不容小噓,但卻在關鍵時刻掉鏈子,故作謙虛,被多爾袞鑽了空子,趁機擡出了順治,豪格就此無緣帝位。可以說,順治得以繼承大統真應驗了這句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第三位、天花剋星——康熙帝。1661年2月,順治帝病重,隨時都有可能撒手人寰,駕鶴西去,於是便萌生冊立儲君之意。順治兒子不少,玄燁只排第三,前面還有兩位哥哥,況且其母親之地位及其家族也並不顯赫,那他爲何能最終繼承皇位呢?清軍入關後,女真族最大的剋星就是天花,對此種疾病幾乎沒有任何免疫力,順治、多鐸等衆多滿洲貴族無不死於天花。因此,在新皇位的繼承人選上,可否對“天花”具有免疫力就成爲參考的重要標準,而衆皇子中,玄燁出過天花且大難不死,所以當時深得順治重視的傳教士湯若望便建議立玄燁爲皇太子。可以說,如果不是因爲對天花具有免疫力,玄燁估計是當不成皇帝了!

第二位、太平之君——乾隆帝。在衆多清宮劇和史學小說裏,乾隆是漢族一位陳姓女子所生,然後被胤禛抱進雍王府撫養,最後當上了皇帝。這純屬文學作品虛構,不能當成信史,乾隆是滿洲女子鈕鈷祿氏所生,爲雍正第四子。乾隆可以說 是大清皇帝的運氣王,所有好處都讓他給佔了,準確的說是享受。乾隆的母親本是一嬪妃,地位不高,皇帝之位輪不到他,可是他前面的幾位兄長都是早早夭折,乾隆就成了長子;康熙第一眼見到乾隆時,十分喜愛,並將他帶進宮中撫養、讀書,作爲未來帝王培養。乾隆繼位時,幾乎所有的內外敵人,康熙和雍正都幫他解決了,他坐享其成,做了摘桃之人。此外,利用祖先留下的深厚基業,乾隆得以六次下江南,過上了太平盛世君王的美好日子,羨煞衆人,還留下了“康乾盛世”的美名!

第一位、末代帝王——宣統帝。縱觀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亡國之君不勝數,但絕對沒有誰過得比溥儀舒服。作爲封建時代的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得以繼位是因爲慈禧的一道手諭,可惜這皇帝只幹了三年,天下便易手了。雖然祖宗的江山保不住,但由於“南北議和”達成,溥儀及其家屬仍然可以住在故宮紫禁城,而且還享受帝王所應有的一切待遇,有宮女、有太監、有侍衛。每當逢年過節,各界名流均會進宮謁見,給他贈送過年禮物;溥儀大婚時,北洋政府還專款撥出經費給他報銷了很大一部分。就遜位之後的待遇而言,歷史上沒有一帝王有此種禮遇!

總而言之,無論是從繼承帝位的過程還是遜位之後的待遇而言,大清的這四位帝王都是運氣比較好的。尤其是乾隆,自身能力一般,但依託祖先留下來的龐大產業,他卻成爲歷史上過得最舒服的皇帝,而且後世還給予很不錯的評價,可謂是運氣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