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俄國對於在他們的領域之間保持一個緩衝地帶有共同的興趣。一八九五年關於帕米爾的解決辦法,顯示了這一點。他們劃出一個狹長的突出的地帶(瓦罕走廊,Wakhan strip),同意把它作爲阿富汗的一部分。當時打算使這個狹長地帶同中國的西部邊界接壤(中國拒絕參加解決帕米爾問題的討論);英國的政策是要誘使中國向外擴展,從而完成這個地區的緩衝狀態,不留下俄國或者英國自己可以進入的真空地帶。一八八九年,當時的印度總督蘭斯唐(Landsdowne)勳爵寫道: 我認爲,喀喇崑崙山脈和崑崙山脈之間的地區是沒有價值的,那裏很難通行,俄國人未必垂涎這個地區。

我們不妨鼓勵中國人取得這個地區,如果他們有意於此的話。這樣比在我們同中國的邊疆之間留下一個無人地帶更好些。況且,我們在這個地方使中國強大些,就越能誘使它在整個喀什-葉爾羌(Kashgar-Yarkand)地區維持下去,它對我們就越有用,越可以起到阻礙俄國沿着這一線向前推進的作用。

中國重新徵服喀什噶爾/新疆 [ 譯者注:“喀什噶爾/新疆”中的“/”符號有“和(或)”的含義,下同。 ] 之後幾年中,仿照阿古柏的做法,把崑崙山作爲他們的領土的南部界限。他們不僅忙於重新控制和鞏固剛收復的省份,而且忙於抵擋向東突進的俄國人,並伺機把俄國人推回去。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簽訂的一些條約,使中國在中亞細亞喪失一大塊土地給俄國;俄國還利用阿古柏的叛亂,奪去了更多的地方。他們辯解說,他們之所以向前推進僅僅是爲了平定他們邊境上危險的騷亂。

他們向中國保證:一旦中國在中亞細亞恢復了自己的權力,俄國將歸還所佔的地區。但事到臨頭,俄國人又想反悔。這一時期俄國對中國領土的最大的併吞,卻是發生在遠東。十九世紀中葉,與別的歐洲強國一樣,俄國利用中國衰弱的機會,再次向南突進,佔據了黑龍江以北及其支流烏蘇里江以東的全部地區,建立了海蔘葳港,把中國同日本海隔開。在一八五八年的愛暉條約和一八六O年的北京條約中,中國被迫承認喪失上述大片土地。

從這次經驗中,中國得到的沉痛教訓一定是很明顯的:千萬不要在國家處於軟弱地位的時候,談判解決邊界問題。這就足以說明中國一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對邊界問題所採取的態度。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初,中國開始把注意力轉向英國人和俄國人都在覬覦的南部邊疆。一八九O年,榮赫鵬(Younghusband)上尉(十四年之後,他帶兵遠征拉薩)被派遣到帕米爾地區,目的是查明中國的領土主張的理論上的界限,並鼓勵中國人把勢力擴展到那裏去。

中國人告訴榮赫鵬說,中國的邊界是沿着喀喇崑崙山脈以及印度河與塔里木(Tarim)盆地之間的分水嶺。一八九二年,中國人爲了具體表明其領土主張,在喀喇崑崙山口樹立了一個界石,界石上的銘文宣告中國領土自此開始。英國人對這個行動是歡迎的,“他們表示贊成中國把喀喇崑崙山後面的無人地區佔領起來”。 [ 注:不過,他們指出既然並沒有聯合進行標界工作,中國的界石從國際法說來不能被認爲是有任何價值的,並且指出,邊界協議需要有兩方面參加才能達成。 ] 喀喇崑崙山口於是成爲中印邊界上確定了的、雙方都接受的一個點,但是在該山口的兩邊邊界線的走向仍然是不明確的。

中國爲了進一步表明邊界是沿着喀喇崑崙山的,在一八九一、一八九二年間,派出一位名叫李源鈵的官員踏堪整個南部邊疆地帶。他溯喀拉喀什河(Karakash River)而上,到達哈吉欄干(Haji Langar) [ 注:這是W.H.約翰遜去阿克賽欽途中建造的一個石頭房子,由他用當時和田的統治者哈吉·哈比布拉·汗(Haji Habibullah Khan)的名字命名。中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公路經過這裏。 ] ,接着向南,越過阿克賽欽,經過似乎是林濟塘窪地(Lingzi Tang),到達羌臣摩河。

李源鈵是一位喫苦耐勞、意志堅強的旅行家。但他不是一個勘察家。他所寫的關於這次旅行的記載,是模模糊糊的。然而當時擔任英國駐喀什噶爾的代表、英國人馬繼業(George Macartney)對李源鈵的旅行曾有所聞,也不懷疑他的報告的真實性。 到了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中國當局對自喀喇崑崙山口至羌臣摩河的那段邊界已經有某些瞭解。主張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領土。並在一八九六年向馬繼業表達了這種主張。馬繼業給在喀什噶爾的中國長官送了一本地圖,地圖上標着的邊界和約翰遜所畫的一樣把阿克賽欽劃入英國領土。

中國人反對這種邊界畫法(看來,當時中國人曾經把新的地圖拿給俄國駐喀什噶爾的官員看,後者指出了英國這種畫法對中國不利),中國告訴馬繼業說,阿克賽欽是屬於中國的。馬繼業向他的駐印度的上級報告這件事時,曾表示這樣的意見:“大概[阿克賽欽]一部分是在中國境內,一部分是在英國境內。”同年,英國的情報部門所提出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馬繼業的看法,並表示贊同。

然而,與此同時,前進派的一位有影響的戰略家在倫敦極力主張:爲了防止俄國向印度推進,英國不僅應當把整個阿克賽欽包括在英國邊界以內,而且應當把根據約翰遜在一八六五年所畫的邊界走向劃歸克什米爾的絕大部分的領土,也劃入英國邊界以內。他是印度問題的老手陸軍少將約翰·阿爾達(John Ardagh)爵士,當時擔任英國參謀總部的軍事情報處處長。他於一八九七年一月一日,向外交部和印度事務部呈交一個文件,提出了這個建議,闡述了前進派的見解和他們所擔心的問題。他的建議雖然當時未被採納,但是它在關於邊疆政策的長期不斷的辯論中卻一直產生看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