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双卿,她出身农门,家境贫寒,却自学成才,妙笔生花,写出了不少佳句好词,被称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有人说:“其情哀,其词苦。用双字至二十余叠,亦可谓神通广大矣。易安见之,亦当避席。”

只是,才情再高,却难敌命运的嘲弄,由生到死,不过短短二十年,因为一场错误的婚姻,便迅速地凋零了。

农家有女初长成,女工才情俱上佳

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秋天,江苏金坛薛埠镇四屏山下,有一户姓贺的农家又添了一个女儿,这是贺家第二女,所以取名双卿。

贺家贫寒,家中的人大多目不识丁,但贺双卿的舅舅在镇上的学馆做杂役,镇子离贺双卿的家不远。七岁时,懵懵懂懂的贺双卿误入学堂,她被朗朗读书声吸引,从此每日守在学馆的窗下,偷听塾师授课。

虽然这不符合规矩,但教学的先生见她聪颖可爱,又极有天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小双卿在学堂偷听。

就这样,小双卿在学堂悄悄学了三年,直到父母不再允许她去,让她家中专心学习女红刺绣,做好嫁人的准备。

毕竟在当时的社会,女孩子学识再好也是无用的,每一个姑娘从出生落地时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轨迹:年少时在家劳作学习三从四德,出嫁后在婆家劳作相夫教子,然后慢慢老去直至生命消亡。

不知道双卿有没有向父母反抗过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但在那样的世情之下,纵然有不满,双卿也无法反驳、推拒父母的安排。

但见过蓝天的鸟儿,又怎会喜欢屋里的鸟笼呢?

贺双卿一边按着父母的要求学习女红刺绣,一边偷偷请舅舅买来笔墨纸砚,练就了一手漂亮的小楷,还将自己精美的刺绣与学堂里的人换诗词来读,在家务之余继续学习。

《金坛县志》曾记载她“小楷亦端妍,能于一桂叶写多心经。”

这时期的贺双卿已然是一个诗词书法皆小有所成的才女,只是在没有文化的父母看来,这没有任何用处,女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嫁人,长相都比看不见摸不着的才华更重要。

可恨所嫁非良人,风刀霜剑严相逼

都说,美人一笑可倾城,那么才女价几许呢?

是卓文君当垆卖掉的一壶酒?还是李香君定情的一柄桃花扇?

或是,三石谷子。

十八岁时,贺双卿的父亲逝世,在叔父的主持下,樵夫周大旺以三石谷子为聘礼,娶回了才情绝伦的贺双卿。

周大旺家境并不富裕,除了租种的薄田,主要靠上山砍柴维持生计。三石谷子对于周家是笔不小的开支,周大旺早早就守寡的母亲对此很是不满,她认为四肢纤细,看上去娇娇弱弱的贺双卿并不值这个价,由此婚后对贺双卿百般折磨,势要从她身上压榨出能弥补三石谷子的价值来才行。

丈夫周大旺见母亲如此折腾贺双卿,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加入了母亲的阵营,露出了残暴的本性,平日里对贺双卿也是呼来喝去,非打即骂。

暖雨无情漏几丝。牧童斜插嫩花枝。小田新麦上场时。汲水种瓜偏怒早,忍烟炊黍又嗔迟。日长酸透软腰支。

这首用粉写在芍药叶片上的《浣溪沙》,便是贺双卿婚后辛酸生活的写照。

词的意境很美,初夏的阵雨飘飞在山谷田野,已上场的新麦散发着阵破清香,头上插花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

可是,在这样一个丰收的、美丽的季节里,贺双卿既要早起挑水种瓜,还要负责一家人的饮食,做饭稍迟点,便要被婆婆责怪,丈夫打骂。她每一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却丝毫不敢怠慢家务,唯恐家婆丈夫借题发挥,对她的折磨变本加厉。

幸有邻女多慰藉,偶遇知音懂其才

婚后的贺双卿,生活悲苦无助,丈夫家婆对她非打即骂,没有半点尊重可言,只有邻居家的女儿韩西关心她、照顾她。

喜初晴、晚霞西现,寒山烟外青浅。苔纹干处容香履,尖印紫泥犹软。人语乱。忙去倚、柴扉空负深深愿。相思一线。向新月搓圆,穿愁贯恨,珠泪总成串。黄昏后,残热谁怜细喘。小窗风射如箭。春红秋白无情艳,一朵似侬难选。重见远。听说道、伤心已受殷勤饯。斜阳刺眼。休更望天涯,天涯只是,几片冷云展。——《摸鱼儿·谢邻女韩西馈食》

写下这首词的时候,贺双卿正犯疟疾,丈夫婆婆认为贺双卿是装病故意偷懒不干活,对她不管不顾,恰好韩西归宁,临回夫家之前来探望她,发现她过得如此糟糕,于是拿上食物,径自送给贺双卿。

韩西,是贺双卿短暂不幸婚姻生活中唯一的寄托,可惜,这样好的韩西不识字。

很难想象有着惊世才华的贺双卿在面对唯一女伴时本以为可以倾泻满腹才情,却发现对方大字不识的心情。好在,史震林的出现,让贺双卿在如花迅速凋零的一生中感受到了被人懂得的幸福。

某日,史震林邀段玉函等一群文人游山玩水,路过周家时,无意间发现了贺双卿用彩粉写在树叶上的诗词,被其才华惊艳,大为称赞。贺双卿也欣赏他们的才华与风度,遂与史震林等人诗词唱和。

眉半敛。春红已全褪,旧愁还欠。画中瘦影,羞人难闪。新病三分未醒,淡胭脂、空费轻染。凉生夜,月华如洗,素娥无玷。翠袖啼痕堪验。海棠边、曾沾万点。怪近来,寻常梳裹,酸咸都厌。粉汗凝香,蘸碧水、罗帕时揩冰簟。有谁念。原是花神暂贬。——《玉京秋自题“种瓜小影”》

段玉函找画家张石林为贺双卿画了一幅种瓜图,请她题一首词于其上,贺双卿便写下了这首《玉京秋》。

这段有人懂得的日子,是贺双卿生命中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光,清瘦儒雅的史震林成为了她灰暗生活中唯一的一道光,让她觉得自己不是那么孤单。

公子有心救苦海,女子为贤不肯离

史震林十分欣赏贺双卿的才华,对她悲苦的婚姻生活亦是非常同情,与文人朋友们想要解救她脱离苦海。奈何封建礼教束缚太重,史震林等人始终不得其法,没能让贺双卿脱离周大旺一家。

且深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的贺双卿想要做一个“贤妻”,不愿意离开周大旺,她说,“田舍郎虽俗,乃能宛转相怜,何忍厌之,此生不愿识书生面矣!”

这话一出,史震林便不能再出手帮她了。可怜一代才女,明明被目不识丁的丈夫,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却还要誓死捍卫他们之间的婚姻,断然拒绝要带她逃离牢笼的书生公子。

贺双卿悲剧的人生或许从她嫁给周家那一刻开始,便已经无法逆转了,也或许从贺双卿出生识字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她要以悲剧收场。

贺双卿天赋异禀,才气逼人,与她周遭的环境格格不入,作为一个“异类”大概注定了要被庸俗无知的人们毁灭。

史震林一行人离开不久后,在丈夫和婆婆的打骂下,贺双卿的病情日益严重,于二十岁时逝世,留下来令后人觉得可怜可叹又有几分可恨的一生。

消香玉陨埋黄泉,可怜后人叹薄命

在古代的才女中,贺双卿是独一无二的。

在她生前生后,有才名的女子不是大家闺秀就是青楼名妓,双卿却是一贫寒农女、农妇。

历史上有名有姓的才女,大多数都颇有些跨时代的反抗自主精神,卓文君会在司马相如想要娶妾时决绝地说,“闻君有两意,古来相决绝”;李清照在发现第二任丈夫并非良人时毅然决然要和离,甚至还会说苏轼欧阳修的词没有音律;名妓严蕊面对理学大家朱熹的指责时,也会大胆为自己辩解,“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而同样被困于不幸婚姻里的朱淑真再见初恋时,即使知道所作所为不为世俗所容,却还要婚内出轨,写诗词慰藉相思,还要发出“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呐喊……

可贺双卿性格柔顺,一如封建社会中普通女子唯唯诺诺过一生,对于命运的捉弄默默接受,不曾反抗。

她的诗词记录了自己悲惨的生活,但对虐待自己的丈夫和家婆并没有表达出半点不满。

贺双卿人生落魄时与史震林相知相交,后者还曾拼尽努力想救她于苦海,如果她没有拒绝,两人大抵是会成就一段“英雄救美”的佳话。

读贺双卿的诗词,被她的才情惊艳,唏嘘她的悲惨遭遇,可怜她红颜薄命,却又有些恨她的“软弱”,如果当初她跟着史震林走了,也许就不会被丈夫婆婆凌辱至死了。

无论怎样,佳人已去,我们无法替贺双卿做选择,只愿她能安息,若真有来生,希望她不再遭遇那样悲剧的婚姻,能有一次自主的人生。

最后,借用史震林的话来描述贺双卿的一生——

“才与貌至双卿而绝,贫与病至双卿而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