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吟可,1902年生於江蘇南京,少年時曾在南京讀書。因家境貧寒、十五歲便到上海謀生,得進上海商務印書館當學徒,學習繪畫及書籍裝幀。也就是在這個時期,他接觸了許多海上名家,開始學習人物畫和花鳥畫,爲他日後的中國畫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際上,宋吟可學習中國畫並沒有像許多畫家那樣,拜師於某一大家,列入弟子門牆,而是私淑廣泛,不拘一家,不拘成法,所有好的養分都爲他所兼收幷蓄。

宋吟可 牧羊女 立軸 紙本

抗日戰爭初期,宋吟可漂泊於廣西桂林,靠賣畫爲生。 1945年秋經兩個月的長途跋涉,先生來到貴陽,並定居下來,開始了他的中國畫藝術探索與創新。早在桂林期間,宋吟可在第一次個人畫展上就得到了田漢、徐悲鴻、柳亞子等文化名人的讚賞,顯示出自己的藝術才華和個人風貌。

宋吟可 洱海漁事 立軸 設色紙本

新中國成立後,新的時代社會、新的現實生活給他提供了新的創作靈感和表現對象,他筆下的表現內容一下子得到了充實和擴展。宋吟可20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系列作品、由於以新的視野、新的筆墨表現出西南少數民族在新社會里的風土人情,受到了畫壇的廣泛關注和讚譽。

宋吟可 捕魚歸來 立軸 設色紙本

從這些作品來看,宋吟可的繪畫功底是全面的,人物自不多言,就是從繪畫的補景山石、樹木、花草來說,他是認認真真下過一番功夫的,此番功夫也是成就他畫業大成的堅實基礎。對宋吟可而言他不僅是一位寫意畫家,也是工筆畫家,不僅是一位人物畫家,也是花鳥畫家、山水畫家,甚或是一位書法家。他的一幅幅佳作就是在他的多種功夫的蒙養下創作出來的。

宋吟可 西施 鏡心 設色紙本

宋吟可的人物畫多喜畫西南少數民族婦女題材,尋常生活、日常勞作的某一瞬間,都被他信手拈來,成爲他抒發情懷的載體,一點一畫都充斥着他對西南少數民族的深情厚誼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可以說情感是宋吟可以筆墨表現"真、善、美''的內在驅動,對一個畫家來說,有此,則所畫作品情真意切,生動感人,無此,則所畫作品虛情假意,毫無生氣,而當下的一些畫家則病在其後。

宋吟可 少女與羊 立軸 設色紙本

前人作畫,多以真情善意來表現美,發掘美,創造美,其意在真、在善、在美,可當下一些畫家則以詐心學畫,又以詐心作畫,投其所好、唯利是圖,把 "賣"字當先。如此這般就把真、善、美先賣了出去,最後也就剩下了僞與詐。我們經常感嘆當下許多作品俗不可耐,缺少文雅之氣,不耐久賞,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創作者對人、對藝術少了些真情,多了些假意,不知曉真則雅僞則俗"的微言大義。

宋吟可 1985年作 江南春 立軸 設色紙本

從宋吟可的人物畫創作中,不僅看到了他對人對藝的熱情,也看到了他在中國畫方面所下的功夫。嚴格說來,他在繪畫方面屬於自學成才,全靠自己摸索,但也就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成全了他。他在上海工作期間,正是海上畫派大放異彩之際,特別是任伯年“吳昌碩,王震等海上名家的畫對他影深厚的筆墨功力和形象的捕捉與表現能力。他的這等筆墨深度又和他一生堅持書法的修煉是分不開的,書法的營養是他筆墨的支撐筆墨又是他繪畫創作的支撐,這也是他的作品緣何清新可人、耐人尋味的主要原因。

南洋畫伯李曼峯油畫欣賞

蕭淑芳花卉畫:丹青春如錦,心香淨無塵

邱漢橋山水畫:筆墨虛實相生,靈動充滿生機

丁衍庸:繪畫風格貫穿中西,被譽爲東方的馬蒂斯

畫家黎葛民:有山無水不秀,有水無山不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