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曆史上,有一幅北宋畫家張澤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它描繪了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的繁榮景象,它被稱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1.

明朝後期,著名畫家邱瑩畫了一幅明朝故都南京的繁華景象,被稱爲清明河圖。

然而,在這幅500年前的古畫中,一名戴眼鏡的男子被放大10倍後被發現,真奇怪,結束了嗎?

讓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幅畫的歷史,作家邱瑩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不怎麼上學,他年輕時是個畫家,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他成了明代著名的繪畫大師,他與沈周、文正明、唐伯虎並稱爲“明朝四大家族”。

邱瑛的畫作《南都畫報》的確切時間不詳,但根據邱瑛的生平,可以推斷這幅畫作創作於1520年左右,距今已有約500年的歷史。

明代畫家邱瑩

這幅畫長350釐米,長44釐米,收藏於國家博物館,是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這幅畫已經磨損了很長一段時間,很多地方都模糊了,所以博物館保存了下來,從未展出過,只有在國家博物館的幫助下,南京爲了開發秦淮文化資源,兩次去北京尋找這幅畫,我們才獲得了這幅畫的掃描件,然後我們才能看到這幅古畫。

在《南都會聚圖》中,生動描繪了明代永樂年間南京秦淮兩岸的商業繁榮,圖中有城郊、農田、城鎮、集市和故宮,畫中還有許多建築,如寺廟、衙門、戲臺、房屋、牌坊、城門等,還有許多商店,如茶館、金銀店、藥店、澡堂、肉店、糧油店等,此外還有運糧船、龍舟、漁船等,照片中有100多個店面和牌匾,有商人、漁民、演員、男女、老人、青年等1000多個不同身份的人,展示了明代南京繁華、富庶、繁華的生活。

邱瑩《南都會館圖》的一部分

但照片放大10倍後,在照片的那部分發現了一個戴眼鏡的人,真是太神奇了。

《南方都市畫》是500年前畫的,眼鏡怎麼會這麼高科技?畫家經歷了古代嗎?

放大10倍後的《南方都市畫》

帶着這個問題,筆者翻了幾天資料,終於找到了一個祕密,原來眼鏡是中國第一個高科技發明。

南宋作家趙錫虎在《東田清廬》中寫道:“入洞時,老人不知道書中的細節,欲遮目,必得見,”這裏的“夕”字是指老視,趙錫虎生活在1170年至1242年間,屬於13世紀上半葉,而西方最早的眼鏡記錄是13世紀下半葉。

在明代,眼鏡更爲常見,明代作家田一凡在《柳青日札》的書信中寫道:“每讀一篇文章,我都看膩了,看不清細節,以至於遮住眼睛,保持精神集中,寫得清清楚楚,它是由絲綢和絲綢製成的,綁在後腦勺,人們不知道,我想問你更多,我說,“對不起,”

但是西方關於眼鏡的記錄比中國晚了四五十年,它們有可能從中國傳播到西方嗎?那麼,誰在13世紀下半葉把中國的“高科技”帶到了國外?南宋在1276年被元朝摧毀,元朝時,一位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後來,他寫了一本名爲《馬可波羅遊記》的書,記錄了1260年中國老人在閱讀小字時戴眼鏡的情況。

馬可波羅在元朝當官17年後回到祖國意大利,西方最早記載眼鏡的地方是意大利,眼鏡的時間和地點很協調,所以很可能是元代馬可波羅從中國帶眼鏡到意大利的。

自南宋發明眼鏡以來,我們在邱瑩的《南都圖》中發現戴眼鏡的人也就不足爲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