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彥:中國水利文協美術協會副主席

四川成都人,號半酣樓主,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現爲江蘇省國畫院畫家、全國著名花鳥畫家作品展藝委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敦煌創作中心創作委員、香港畫院研究員,四川巴蜀畫派促進會副會長、四川水利廳詩書畫院副院長、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龍門山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特殊津貼。

師古求新 豐彩多姿

文 / 張繼馨

以前我與川蜀畫家李昌彥藝友並不相識,今年初冬他到蘇州美術館舉辦個展時,我和他親切交往多天直到他離蘇,但事後我還常記憶着其人其畫而揮之不去。在這方面可能我倆從事花鳥畫有關,所以情趣相契,加之他的佳作留下了深刻印象和他爲人爽直大方,所以能一見如故。空餘我就寫了這篇短文,略表對他的一點感受和賞識。

我認爲一個畫家的作品,畫格是人格的投影,不是單純依賴造型、構圖、設色等技巧來取悅,也不是以醜怪爲美而欺世盜名,更不是以操作手段去譁衆取寵。而主要核心應是畫家本身的修養、氣質、道德操守和不追時風、立足古賢、深入生活,不斷求新的爲人品行和藝術途徑來獲取的。很贊同阿一先生對昌彥的藝術評介,認爲“具有傳統文人畫的遺風印跡”,因文人畫就是重在精神達意和筆韻墨趣,執着於人的內在精神性和潛在無限的可能性,張揚人的才情、風韻、氣度意興和情態等高尚脫俗的畫風,把人的思想意趣和追求都投回到人本身的獨立自尊的存在價值上去。

中國早年的花鳥畫,其表現的不僅僅是花花草草本身的組織結構和色彩變化,而是借組畫中的物象寄託畫家自身的某種思念、願望和靈性、感悟出人與自然的關係,體現出自己的藝術觀和人生觀,使之藝在神韻,意在畫外,具有文人含義,加之繪畫境界、需要筆墨來體現,而筆墨是由人和感情來驅動的,所以筆墨成爲抒發作者感情的重要媒介。

故文人畫尤其講究筆墨“氣韻”,故列爲“古畫品錄”的“六法”之首。因氣韻是中國畫描繪物象的神態、氣質的一種冥冥追求,但文人畫並未走向極端,而是借形傳神,寓形似於神似之中,體現了形是繪畫之所以成立的基本因素。無形即無畫,而形又是傳神的手段,後者纔是繪畫的目的。所以,縱觀昌彥藝友的工筆和寫意花鳥畫,有其上述的品格長處,亦是阿一先生評介的依據“文人畫的遺風印跡”。

我再具體解讀一下昌彥藝友的工筆花鳥畫,其造型上所勾勒的墨線,不僅僅是形體的輪廓,而是具輕重、頓挫、虛實和起落筆的書法筆意,一無描頭畫角的匠習。僅從其運筆上,頗具筆墨氣韻和物象的精神。畫面上不論羣鳥聚散或只禽棲翔,俱神采如生,生動多變。其設色少有妍麗俗格,而以墨渲染略敷淡彩爲主,故清雅入目,古樸雋逸。更別出心裁的是一幅“秋趣”圖,所表現的苔石疏篁,意外地以粉色染竹葉,使與苔石疏篁黑白相映。如文人論畫“意足不求顏色似”之說,我認爲他工筆畫藝術妙處是師承宋風,並賦己新。

他的寫意之作,大部份簡率蒼古,章法崛奇,雖寥寥幾筆,已得物之全神。其題材內容,也往往是溪塘汀渚,煙波雪浪,蘆花雜卉等頗具野趣的景物。施色亦常以水墨爲主,偶而賦色,亦僅以淡彩輔之。在其筆墨間,可窺測他在揮灑時是興酣落筆,隨意點染,變形而不失真實,注重情感抒發,使之有筆有墨,一如大家李可染“可貴在膽,首要在情”之繪畫要訣。因藝術是人類對美的嚮往,是畫家情感的寄寓,情操的物化,表現既是物又是“我”,昌彥藝友能深刻感悟和加以體現。

中國畫是門綜合性藝術,即使所表現的題材和形式雖佳,但欠缺文學修養和書法基礎,在提拔上有所不足,無疑其畫品位就會下降。故歷代文人之作,無不盡善其藝,並臻神妙。昌彥藝友在其諸多作品中,顯現了文人畫諸多長處,這是此文開頭所說畫家的修養、氣質等品行和追求,能體現作品的高下和雅俗。同時我還堅信昌彥藝友在今後的師古求新中,以深厚的積累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會更使其花鳥畫的創新中豐彩多姿。

2013-12月於隨意軒

油畫作品欣賞:

謝謝欣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