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馬化騰僅差61億美金,黃崢以454億美元的身家超過馬雲之後,已經有人開始討論這個年輕創業明星什麼時候能登上首富的大位了。

移動互聯網的造富能力是可怕的,只要找準了掙錢的路子,你就可以在財富上把十數年積累的前輩踩在腳下。

京東高管對“只有四歲”的拼多多的不屑言猶在耳,但是,他可能只是在用常規的電商思維看待拼多多,而沒有從創始人黃崢的“實用主義”秉性,來關注拼多多平臺快速聚攏財富的能力。

探尋黃崢的億萬富翁之路,他的“過人之處”,一般人難以企及,甚至互聯網的那些老前輩都學不來。

種因得果,複雜經歷塑造黃崢“實用”秉性

黃崢今年40歲,創立拼多多不到5年。

與那些“天才少年互聯網發財記”裏的創業明星不同,從求學到工作到創業,黃崢的人生並不能用“開掛”來形容,他只是比一般人稍顯優秀。

孩童時,黃崢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學校上學,歪打正着上了杭外,隨後,考上浙大、申請到威斯康星大學、進入Google,黃崢進行着一個優秀學生通常的路途。

再然後,就是但爲拼多多的快速成長打下基礎的,是黃崢前三次不是都成功的創業經歷:

有從Google出走後開辦的B2C電商網站歐酷,到2012年黃崢離開時GMV僅有6000萬,而同行京東的年交易量已經突破了100億;有電商代運營公司樂其,在喫了一波風口紅利後逐漸沉寂;還有市場在國外、較少人關注的網遊業務,業績不錯至今仍存,只不過變換了門頭。在黃崢的人生過程中,他非常幸運地遇上了幾個貴人:

勸他進入杭外中學的小學校長,這是其命運的第一個拐點;讓他進入Google學習“好公司是什麼樣的”的段永平(2006年,段花62萬美元拍得巴菲特午餐,還攜黃崢一同前往),黃第一次創業的B2C電商網站歐酷,便有段永平的資金支持;2006年一起被派到中國拓展Google業務的李開復,這更是難得的共事經歷。2013年,坐飛機到臺灣的黃崢不幸患上了“航空性中耳炎”,因爲耳鳴在家休息了9個月。再“出山”時,緊盯下沉市場的拼好貨面世,抓住人們愛“佔便宜”的心理,黃崢的拼好貨很快嶄露頭角,並最終發展成今天的拼多多。毫無疑問,如黃崢當初的願望,拼多多成爲他“最後一次創業”。

一個人在複雜且不算太成功的經歷中,心境總會有所變化。開始不願意去杭外上學、要學好數理化的“理科直男”黃崢,最終變成了一個喜愛表達、掌控力強、講究快速出結果、極爲講究實用的創業領袖。

他喜愛表達,口才了得,還開有自己的公衆號。2018年7月,拼多多處在假貨輿論風口,爲了爭取媒體支持,黃崢一口氣與他們聊了三個小時。

他掌控力強,其財富能夠超過前輩馬雲,與他坐擁拼多多高達43.3%股份有直接關係。雖然有投票權的制衡設置,但相對於華爲、阿里、騰訊等公司的集體領導,絕對控股才能給予黃崢最大的掌控力保障。從這個角度而言,馬雲在阿里持股6.2%,馬化騰佔股騰訊8.8%,可能都難以被後輩黃崢所贊同和認可。

他年輕有精力,學霸、閱歷豐富、目的性/邏輯性極強……

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黃崢在現實面前鍛煉出的“實用”秉性。

每一個曾經充滿浪漫主義理想的人,在經歷多次現實挫折後大多數都會妥協,將實用擺在第一位——只要能做大、把企業搞起來,沒必要顧忌那麼多東西了,先做起來再說吧,畢竟,這個世界的競爭就是這麼慘烈,受到的教訓已經夠多了。

黃崢說過的一句話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來,“創業就像進城打工要活下去,可以洗碗,但不代表以後還洗碗。”

這句非常接地氣的樸實話,道出了“實用”的內核:雖然不太看得上“洗碗”,但只要“洗碗”有價值,洗一洗也無妨,至於以後可能會改變,但先走着看看。

實用主義:黃崢的“財富密碼”

複雜的經歷沉澱下來,實用主義已經成爲黃崢的“財富密碼”,更能洞察到消費市場那些被忽視的深度機會,這使得黃崢在做大平臺、推動市值等方面,超出他的互聯網電商前輩。

拼多多的路線,就是黃崢的實用主義哲學主導下的結果。

黃崢小時候家境普通,過得不算很好。他曾回憶稱,那時母親買菜會爲了一兩塊錢據理力爭,能坐公交就絕不打車。那個時代的記憶,或許可以幫助黃錚刻畫出了五環外人羣的精準畫像——對價格敏感,但對時間不敏感。

後來,拼多多初期成長的基本盤——大量低價山寨甚至是假冒產品,客觀上滿足了廣大五環外人羣的深層需求。其中的目標羣體,瞄準的就是生活中處處精打細算、並不吝惜時間的用戶。

拼多多在產品設計上,爲五環外人羣準備了兩個“實用”的要素:

首先,是老生常談的低價。爲此,拼多多初期一心撲在被淘寶扔掉、問題多多的低價供應鏈上,甚至捨棄了服務、質量保障等其他基礎能力。但在當時,對它的消費者而言,低價就是最大的“實用”,這便足夠。

中國地域廣闊、差異極大,在廣大的五環外和三、四線城市裏,有着占人口多數的低價產品用戶。他們中的不少人可以在權衡中捨棄天貓、京東等鼓吹的正品、服務、質量,這是一個比品牌、比口碑更重要的事情,便是最大的“實用”。實用主義成就了拼多多,但也給拼多多事業來了不少麻煩,例如假貨問題直到今天仍是難以擺脫的惡名,對消費者和品牌造成了傷害,導致它在大品牌入駐上幾無進展。

拼多多的市值就是這麼起來了,在純資本視角下,不得不承認,這就是實用主義的勝利。這可能有點像先污染後治理,快速發展下,人們更多的可能只是會去比較城市GDP,而不太會去看河流裏被污水毒死的魚蝦,甚至河邊被影響了健康的居民。

其次,在低價之外,還有大衆和業界容易忽視的一條——有些人的“時間並不值錢”。

讓用戶留在拼多多平臺上,一般人都看到社交裂變、各種套路讓人拉人頭,但較少人關注拼多多上“殺時間”的 “多多愛消除”和“多多牧場”等遊戲。這類遊戲最大的價值,是讓時間不值錢的五環外用戶延長在拼多多的停留,以促成更多消費可能。

從實用主義角度看,如果用戶的時間不值錢,那就用創造不了什麼價值但可以帶來多巴胺分泌的內容鎖住他們,這是對平臺的體量膨脹是再實用不過的方式。不但用戶粘性提高了,使用時長和活躍用戶的數據也更亮眼了。

而說到遊戲,其實拼多多當下的實用主義與黃崢過去的遊戲創業經歷可以說一脈相承。一篇名爲《解密黃崢的遊戲生意:一個隱形的全球遊戲帝國》的文章,揭示了黃崢早前的遊戲發家史。

2012年離開歐酷網後,黃崢創辦了一家遊戲公司“上海尋夢”,彼時國內頁遊市場被頭部流量所佔據,與黃崢創立拼多多時的電商境況大致類似,而黃崢的“實用主義”在那時起就起到了類似的關鍵作用。以遊戲《我的學妹不可能這麼萌》爲例,內容打着色情擦邊球,但由於用戶只是面向港澳臺、日本、東南亞等海外地區,就順利地規避了國內的監管。

後來,上海尋夢一分爲二(上海墨燦和上海友塔),又陸續推出了《黑道風雲》等新遊戲。

2018年8月,正是拼多多假貨輿情剛剛消退的時節,上海墨燦的《黑道風雲》被Facebook、Youtube等多家平臺喊停。原因從遊戲設置就能看出:玩家“折磨”一名被膠帶封住嘴的女性人質,由玩家選擇是“折磨”她還是殺死她,並有撩起裙子、撕封口膠帶等動作。

當年“Tech星球”打開墨燦遊戲官網赫然發現,滾動的關於《女神之劍》的遊戲照片中,女性幾近漏點,甚至沒穿任何衣服,利用圖形巧妙遮擋。對此,Tech星球援引遊戲媒體人評論認爲,墨燦遊戲“黃、暴、假(山寨),這家公司的產品就這樣。”

然而灰色地帶並不一定意味着違法,面向海外市場也不觸發國內相關部門的監管。用戶喜歡“性暗示”的遊戲內容,恰好是主流頁遊廠商不屑去做的空白,這便是極佳的突破口。從上海尋夢到墨燦遊戲,選擇從灰色地帶進行業務突破,體現了黃崢實用主義思維。

2016年年底,黃崢在接受採訪中表示,拼多多最初的團隊成員就來自於遊戲公司最核心的20多個員工。

直到今天,黃崢從不避諱在公開場合讚揚拼多多的“遊戲基因”。這表明,從打擦邊球的遊戲,到拼多多全面利用人性心理特點甚至弱點來開拓五環外市場,實用主義一直是黃崢的財富密碼,從來不曾變過。

實用主義屢試不爽,成爲首富或是時間問題

2019年4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表示,性暗示、消費女性、性別歧視,這種軟色情行爲,其危害一定程度上甚至比真正的色情更可怕,已將此類問題納入當前正在開展的網上低俗信息專項整治,督促各大網絡平臺加強自律,嚴把內容關。

我們應該慶幸,內地有如此這麼嚴苛的監管,讓我們的網絡環境健康有序。但對實用主義而言,這可能是巨大的機會損失。要知道,在港澳臺、日本等市場上,2015年5月黃崢的上海尋夢每月淨利潤就達到100萬美元(約659萬人民幣),淨利潤率達到40%;2018年全年,《黑道風雲》營收甚至超過了騰訊的《絕地求生》,位列第六。Sensor Tower發佈的數據顯示,僅2018年9月份,《黑道風雲》在全球多個地區的總收入就超過 1610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億)。

要是內地放開監督尺度,誰說黃崢旗下公司沒有可能成爲國內的另一個遊戲巨頭呢?

毫無疑問,黃崢是一個有野心的人,並不斷思考一些更高維度的東西。在不久前2020“給股東的信”中,黃崢大談特談時間、能量等抽象概念,例如“在虛擬與現實界限逐漸模糊的新世界中,人類物質與精神需求之間的分別也愈發模糊。”

而黃崢要做的,自然是從這界限逐漸模糊的新世界中找到別人不敢涉及的商業機會。無論是可能涉黃涉暴的遊戲,還是山寨假貨名聲不佳的電商,黃崢都爲他們提供直截了當的體驗,滿足了用戶最核心的需求。人性弱點也好,多巴胺經濟也罷,最終它們都達到了創造鉅額財富的目的。

從多年的經歷來看,黃崢是立場堅定的人,爲了目標不惜兵行險招,敢於跨越常人不敢涉足的灰色地帶。他的實用主義理念屢試不爽,創造出巨大財富,刷新人們更多認知。

黃崢成爲下一任首富,或只是時間問題。

螞蟻蟲——科技自媒體、企業戰略分析師,虎嗅、鈦媒體、艾瑞等多家科技網站認證作者,曾入圍2015年100位科技自媒體作者、2016年鈦媒體10大年度作者、2016年品途網10大年度作者、2018年砍柴網年度作者、2019年驅動號年度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