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軍情評論員:執戈者

6月24日——經過推遲後的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週年閱兵正式上演,俄軍最強武器悉數亮相:與以往舉行的閱兵式相同,首先通過紅場的是徒步方隊,之後是裝備方隊,首次展示升級後的“鎧甲”-SM彈炮合一防空系統;75架戰機均爲俄羅斯最先進的戰鬥機、攻擊機、戰略轟炸機和加油機——其中包括裝備了最新型、最獨特的“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的米格-31戰鬥機。

除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外,今年的閱兵式最大的看點是,還原了1945年閱兵式的場景。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信號,它標誌着普京領導下的今日俄羅斯開始“迴歸”——也意味着蘇聯時期將不再作爲俄羅斯的歷史包袱,而是作爲俄羅斯曾經輝煌的歷史記憶加以傳承。

蘇聯解體後,全盤否定當年的歷史思潮在曾經在俄羅斯風行一時。蘇聯時期的歷史,甚至一度成爲俄羅斯與西方國家打交道的的“原罪”。在歷史虛無主義的衝擊下,俄羅斯的國民精神經歷了一段嚴重的混亂時期,從什麼原點上出發重建俄羅斯大國地位,也成了一個難題。隨着俄羅斯“全盤西化”頻頻碰壁以及俄羅斯與以美國爲首的西方逐步走向對抗,俄羅斯開始重新思考連接蘇聯歷史——重振俄羅斯大國雄風的歷史出發點問題。

建立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是普京的矢志追求。他曾許諾:“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事實已經證明,普京很想成爲在俄國曆史上有所作爲的領導人。他崇拜彼得大帝,崇拜俄羅斯歷史上對本民族作出過傑出貢獻的民族英雄。當有人曾提出把列寧遺體從紅場遷出時,普京明確表示反對。普京認同俄羅斯國家歷史教材委員會對“十月革命”的評價:即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是一場“偉大的革命”。普京公開宣佈:“我希望,這一天將成爲克服分裂的象徵,成爲相互寬恕和對我們國家歷史本來面目的象徵的自我接受”。

蘇聯時代,無疑是俄羅斯歷史上光輝的一頁。僅僅經過1917年到1936年短短19年時間,蘇聯不僅完成了工業化,且工業生產總值迅速超越法、英、德等強國,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它憑一國之力,抗擊了強大的法西斯集團的進攻,一舉在歐洲戰場扭轉了戰局,最終贏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二戰之後,蘇聯一舉成爲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在國防科技——如航天等高科技領域,一度奪得世界第一。

生長於當年抗擊德國侵略最前線的聖彼得堡的普京,對於蘇聯和二戰歷史有着非同尋常的感情。普京認爲,蘇聯解體是20世紀地緣政治的最大災難,對俄羅斯人民來說是一個悲劇。”2014年12月,普京在《建立國家文化政策綱要》座談會上明確指出:“要尊重過去年代歷史上一些傑出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影響。對蘇聯時期取得的成就,這是無可懷疑的。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從某種意識形態的考慮出發,對國家和人民在我們生活中這一極其重要的時期取得的成就加以詆譭。”普京還多次表示,絕不能用“黑色的油漆把過去全部抹黑”。

最近幾年,面對西方國家及俄羅斯國內一些抹黑蘇聯歷史的行爲,讓普京深刻地認識到,如果放任西方輿論“妖魔化”蘇聯的行徑,必然造成俄羅斯歷史、文化與情感基礎的坍塌。普京爲此致力於客觀評價蘇聯和維護蘇聯榮譽。2000年12月,普京建議國家杜馬通過法律形式,規定以蘇聯國歌作爲俄羅斯國歌,用紅旗作爲俄軍軍旗。當有人對此竭力反對時,普京反駁說:否定蘇聯時期的一切象徵性標誌,從原則上講是錯誤的,否定歷史會使整個民族“數典忘祖”。

普京質問那些否定蘇聯歷史的人:“在蘇聯時期我國擁有的一切就不值得我們回憶了嗎?我們把杜納耶夫斯基、肖洛霍夫、肖斯塔科維奇、科羅廖夫和航空航天領域的成就置於何地?我們把宇航員尤里加加林的飛行置於何地?把魯緬採夫、蘇沃洛夫、庫圖佐夫時期以來俄國軍隊所取得的輝煌勝利置於何地?1945年春天的偉大勝利又該怎麼解釋?”普京還堅持恢復了已經改名的斯大林格勒的城市名稱。2007年5月底,普京簽署《永遠紀念祖國烈士》命令,決定在全世界14個國家建立蘇軍烈士陵園保護中心。

就在今年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5週年之前,普京在美國《國家利益》雜誌發表長文《第二次世界大戰 75 週年的實際教訓》。普京在文章中強調蘇聯紅軍在在二戰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對西方國家出現的企圖篡改二戰歷史的行爲進行了有力反擊。普京還簽署法案,將二戰結束日期由1945年的9月2日改爲9月3日,以便維護歷史正義和歷史真實。

普京的上述行動,就是在捍衛包括蘇聯時期在內的俄羅斯民族昔日的榮耀,重建“強大俄羅斯”的精神武器。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俄羅斯今天進行的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5週年盛大閱兵,不僅是讓世人看到俄羅斯的軍容和裝備,還有俄羅斯歷史記憶與民族精神的迴歸——這恐怕纔是真正讓那些抵制俄羅斯的勢力,真正感到顫抖的偉大精神力量。

相關文章